凈水器進入到國內市場已經經歷了二十余年,不管是現在還是在以后的一段時間里,都將會迎來一次的大的增長階段以及爆發期。另外我國水污染事件的發生頻率近年來有明顯的上升趨勢,而治污是一個較長的過程,如此一來必定推動我國的凈水器未來的發展。與此同時國內凈水器廠家的數量也出現了“井噴”期,環境的不容樂觀、廠家的數量不斷增加讓更多的代理商進入這個行業當中來。
事實上從2008年開始,我國凈水器行業增長速度就保持在百分之四十以上,甚至有一部分廠家的增長達到了百分之八十,用火爆來形容當前的凈水器行業可謂是一點也不為過。業內預測數據顯示,2013年,凈水器銷量有望突破2000萬臺,整個市場規模將達到五百億。即使如此,業內人士也不得不承認,在國內市場,凈水器的市場份額還遠遠低于飲水機、桶裝水;而據中國水行業協會副會長顧久傳介紹,目前國內家用凈水器的普及率在百分之五到百分之六之間,而飲水機、桶裝水的普及率卻高達百分之七十五以上。業內專家表示,我國凈水器市場雖然發展迅速,但是行業未來前途如何還需要探索和研究。
據統計,目前全國有3000多家企業涉及凈水器,產品質量參差不齊。由于凈水器行業發展時間不長,進入門檻較低,加上知識產權保護環境不成熟,為不少投機性凈水器加工作坊提供了機會,引得行業山寨風橫行。現階段,凈水器行業的同質化現象尤為嚴重。
凈水器行業,同質化的影子遍及行業、企業的方方面面,可以毫不夸張的說同質化在凈水器行業無處不在。從產品到創新,從營銷到管理,從品牌到設計,甚至連商標都形同孿生。由于多年的同質化發展,導致凈水器行業設計能力不足、產品缺乏個性化設計,自主品牌建設動力不足,產業因同質化而身陷價格戰漩渦、低水平重復建設、催生產能過剩。各種創新產品的推出之日,就是該產品由之作淪為大眾平民的開始,雖神不似,但形似價格的組合,一度讓不少執著于創新的企業感到很無奈。
對此,有關專家指出,破解同質化現象的好方法,就是施行“差異化經營”。所謂的差異化經營,就是打造專屬于自己賣場的差異性,使其擁有競爭者所不具備的優勢和特點,從而在消費者心中占據不可替代的位置。比如凈之泉就是定義自己為“中國直飲機品牌”、美的“跨行業品牌”、泉露“中國專業凈水器品牌”......由此我們不難看出,戰略規劃是企業前進的指明燈,沒有它企業很可能陷入同質化的漩渦里面去。
伴隨著經濟水平和消費水平的整體提升,整個凈水器行業品牌集中度越來越高,品牌建設能力直接決定了凈水器企業的未來。與此同時,企業品牌建設是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是中國企業參與競爭的重要武器。而隨著轉型的壓力不斷增加,中國凈水器企業越來越重視品牌建設,在品牌戰略眼光、品牌管理能力以及制度建設上都有很大的提升,但與先進水平相比還有差距。
近年來凈水器市場競爭之激烈大家都是看在眼里的,隨便進一家賣場少則十來個品牌,多則數十個;隨便走在一條街道上都可以看到凈水器專賣店,幾乎是有人流的地方,總不會缺少這個新型行業的身影。業內專家表示,凈水器行業的發展還需要更多的凈水器企業共同努力,進一步為提升行業的整體水平,推動行業的轉型升級,為滿足廣大消費者日益增長的高品質的生活和我們國家擴大內需、消費升級做出新的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