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12月以來,空氣污染持續加劇。環保部昨日通報,京津冀、長三角等中東部地區發生大面積灰霾污染,可說是今年入冬以來我國范圍大的中度到重度霾天氣過程,其中蘇皖等地的霾為嚴重。
中國氣象局國家氣象中心天氣預報室預報員何立富表示,中央氣象臺于12月2日10時開始發布霾黃色預警,18時發布大霧黃色預警,目前預警仍在持續中。如無足夠強勢的冷空氣前來驅散霧霾,灰蒙蒙的天氣仍將持續。預計12月4日至8日,影響我國的冷空氣勢力偏弱,我國中東部地區風力較小,氣象條件不利于華北中南部至長三角地區等地空氣中污染物的擴散。到本月9日霧霾天氣將有望徹底消散。
與灰暗陰沉的霧霾天氣相比,由PM2.5催生的市場卻紅得像火。12月4日開盤,PM2.5概念股開盤快速拉升。截至發稿,科林環保漲停,三維絲、先河環保、菲達環保、龍凈環保、中電遠達漲幅均超4%。
根據《重點區域大氣污染防治“十二五”規劃》,中國政府將投入超過1000億元進行大氣污染專項綜合治理。而根據《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共需投入17500億元。經濟上預計可拉動GDP增長2.39萬億元,其中與大氣污染治理相關的環保產業產值將增加1萬億元以上。面對如此龐大的市場,此前,一直不溫不火的環保產業以及相關企業終于咸魚翻身。市場上但凡與空氣治理相關的概念產品,無疑不備受消費者的青睞。
PM2.5和霧霾天氣讓國內空氣凈化器市場迎來爆發式增長,使得亞都、美的、卡薩帝、艾美特、夏普等眾多國內外品牌扎堆進入。然而,據調查發現,市場需求旺盛的同時,卻出現部分品牌脫銷、部分品牌無人問津的兩極分化現象,相比一部分空氣凈化器品牌銷售火熱的情況不同的是,很多不的空氣凈化器產品卻面臨無人問津的狀態。據業內調查發現,目前在售的空氣凈化器品牌有近100個,其中飛利浦、松下、亞都等均有眾多產品銷售,產品評價數成百上千,而像小艾、雪龍云星等品牌評價數卻為零。
據相關數據顯示,2013年中國空氣凈化器市場銷售額將從2012年的15億元飆升至35億元。盡管國內從事企業數量遠多于國外品牌,但國內品牌卻只占據了空氣凈化器市場兩成份額。在業內專家看來,主要原因是國內空氣凈化器發展時間較短,行業標準嚴重滯后,產品的入門門檻較低,導致大量中小型企業扎堆進入。產品工藝質量、核心凈化技術的欠缺導致了這些企業有產品無市場,魚龍混雜的現象同時也制約著整體國內企業的發展升級。
業內專家分析稱,空氣凈化器行業已度過初級階段,消費者不再是盲目購買,廠商只有注重產品品質進行縱深化發展才能立足未來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