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垃圾填埋年限近 焚燒處理是問題
填埋場見招拆招
“杭州市區,包括主城區、蕭山和余杭,日均生活垃圾產生量為8500噸,峰值接近9700噸。”州市生活固體廢棄物處置監管中心副主任陳增豐介紹,預計2015年,杭州市區日均生活垃圾將突破1萬噸。
截至目前,杭州生活垃圾處理有以下兩種途徑:48%的生活垃圾通過清潔焚燒,其余52%則被運往天子嶺生活垃圾填埋場填埋。
然而在杭州,日均焚燒垃圾僅為3500噸,清潔焚燒的剛性制約,導致近6500噸生活垃圾缺口,只能運往填埋場填埋處理。
這使得原本設計日均處理2700噸的天子嶺垃圾填埋場,面臨提早結束壽命的局面。
“垃圾填埋場相對有彈性,不像焚燒廠,每天處理能力固定了。”陳增豐表示,鑒于填埋場的調節空間大,激增的生活垃圾只能通過填埋場進行填埋處理。
四座焚燒廠擴容、新建仍未啟動
按規劃,杭州市區已有的四座焚燒廠都應完成擴容、遷建或新建,但至今均未啟動。杭州市區自2007年起生活垃圾末端處理設施處理能力7年零增長,但日均生活垃圾量值卻增加了3288.01噸/日。
杭州市政協委員邱麗霞、吳南平說,“現有的垃圾焚燒處理企業已處于超負荷運轉狀態,垃圾填埋場垃圾處理量也超過了預期。”
垃圾焚燒廠“危害”之痛
垃圾焚燒是一種傳統的處理垃圾的方法,是目前城市垃圾處理的主要方法之一。將垃圾用焚燒法處理后,垃圾能減量化,節省用地,還能用于發電。
在杭州,目前有4座垃圾焚燒發電廠(簡稱“垃圾焚燒廠”),分別是濱江綠能垃圾焚燒廠、喬司垃圾焚燒廠、余杭倉前垃圾焚燒廠及蕭山錦江垃圾焚燒廠。幾乎,這四座垃圾焚燒廠均存在爭議。
當地政府相關部門工作人員透露,為了要求垃圾焚燒廠搬遷,不少市民上訪,還有一些市民采取較為激進的方式阻擋垃圾車進入廠區。每每遇到這種情況,都需要相關部門前往調解。
專家對居民的態度表示理解。因為杭州的垃圾焚燒廠建設都較早,原先的標準雖符合國家排放標準,但按現在的產量和技術來看,已經略有落后。
新垃圾焚燒廠壓力大
面對環境的問題越來越嚴重,新的垃圾焚燒廠,在環評和選址上面臨巨大壓力,專家建議,“在天子嶺廢棄物處理總場原址建設垃圾焚燒電廠。”
杭州市政協委員劉逸鶴說,“天子嶺垃圾填埋場是主城區垃圾處理戰略保障設施,杭州已不可能有第二個天子嶺。由于焚燒能力受限,近年主城區垃圾增量幾乎全部進庫填埋。垃圾焚燒廠節假日停產及定期停爐檢修期間,垃圾處置均由天子嶺承擔。”
這樣不僅解決了選址的困難,又可就近利用該填埋場填埋焚燒中產生爐渣以及穩定化的飛灰,以節省運營成本。此外,還可以充分地使用杭州市現有生活垃圾收集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