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政策進入快車道 節能產業不再生死邊緣角逐
國務院總理2月12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研究部署進一步加強霧霾等大氣污染治理。實際上,2014年全國地方“兩會”已相繼召開,地方“兩會”紛紛把節能環保列為關注焦點,霧霾防治、水污染治理、生態紅線劃定分別是環保三大要務,不少省份和地區擬投入巨資加快節能環?;A設施建設。由此,筆者認為,節能環保產業將在馬年扮演拉動經濟的新主角。
節能環保產業逐步受重視
節能環保產業是指為節約能源資源、發展循環經濟、保護生態環境提供物質基礎和技術保障的產業,作為國家加快培育和發展的7個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發展面臨難得的歷史機遇。
據統計,環保產業的市場規模已從1992年的2500億美元增至去年的6000多億美元,年均增長率8%,遠遠超過經濟增長率,成為各個國家十分重視的“朝陽產業”。美國、日本和歐盟的節能環保產業成為環保市場的主要力量。
在中國經濟轉型升級過程中,節能環保產業越來越受到政府的高度重視。國家“十二五”規劃綱要已將節能環保產業列入“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
2011年12月20日國務院公布了《國家環境保護“十二五”規劃》?!兑巹潯访鞔_了“十二五”環境保護主要指標,即2015年比2010年的化學需氧量排放總量下降8%,氨氮排放總量下降10%,二氧化硫排放總量下降8%。
2012年國務院印發了《節能減排“十二五”規劃》,根據規劃,將有2.366萬億投資投向節能環保領域。
2013年8月出臺的《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節能環保產業的意見》指出加快發展節能環保產業要圍繞提高產業技術水平和競爭力,到2015年,節能環保產業總產值要達到4.5萬億元,產值年均增速保持15%以上。
節能環保企業的生死角逐
2013年,節能環保新政頻出,國家取消了備案資格管理,各類央企國企的節能公司,將依據新政方向的聚集資金優勢和規模優勢,推動激烈化的市場競爭,各類工程公司、產品制造商也均殺入節能環保行業。
而大多數節能環保企業還停留在產業初期夢想中,靠政策需求吃飯或固步自封,并不關注產業經濟的競爭發展,2013年已有很多節能環保企業倒閉,2014年很多節能環保企業如還未成長,則很快被市場邊緣化并死亡。
因為,我國的環保產業面臨著,市場化程度差,產業集中度低,低水平運營比較嚴重;缺少自主知識產權的關鍵技術;缺少行業旗艦企業,企業規模小。如專業從事節能服務的企業從2004年的60家,發展到目前的400余家,盡管發展很快,但多數為中小型企業,資本金過億元的不超過10家,大多只能提供單一技術的節能改造服務,與大公司所提供的一體化解決方案服務模式相比處于明顯劣勢。
據不完全統計顯示,僅從去年12月以來,即有超過10家節能環保公司因為籌劃重大事項停牌,如天瑞儀器、瀚藍環境等公司都相繼發布公告,擬收購非上市環保公司股權,并購已在環保行業掀起熱潮。據廣證恒生統計,2012年,環保上市公司并購項目僅有17個,被購標的總資金規模僅12億元,而2013年前三季度,并購項目達到28個,涉資規模達到99億元。2013年四季度,并購力度進一步加碼,分別涉及項目11個、金額56億元。
節能環保產業是個先進制造業、項目工程業和現代服務業緊密結合的綜合性產業。市場化的本質是發展節能環保產業的產業服務經濟,產業服務經濟為整個產業的發展提供支撐和廷伸,能否將市場化服務工具植入到企業中成為企業競爭力將決定企業明天的生死存亡。
多管齊下生死角逐不再邊緣
目前節能產業服務體系主要是以行業協會和商會在主導支撐,導致一些服務單位依托行政資源來生存,不接市場地氣,而且整個節能產業服務體系缺乏競爭機制。然而,依托政府資源為生存基礎的行業協會已趕不上產業市場化發展所要的服務需求,服務能力和市場需求脫節,不能有效的為企業提供常態化、化、系統化的服務。
面對行業負擔較、利潤率較低、競爭比較激烈的問題,業內人認為,環保產業是政策引導型產業。因此,環保裝備企業應該把握好國家政策的方向。“政策方向代表著未來市場空間的預判。一些領域可能三五年內比較熱,但之后發展速度就會下降。因此企業應該根據政策方向,在適當的時間作必要的調整。”
專家建議,以行業為核心,大力支持和發展專、精、特、新的中小企業。“不要求所有企業做大做強,只要有特色,在某個領域做得好,給大型企業做的配套可靠就行了。”
發展節能環保產業只有通過府轉變職能,做節能環保產業的服務者;合理規劃,做節能環保產業的布局者;正確引導,做節能環保產業發展的領路者。唯有如此,節能環保產業發展的潛力才能得以充分釋放,生態中國的目標才能得以實現。
業內人士認為,國家環保要求的日益嚴格,也將助推環境服務業的發展。企業自然會找有經驗的環境服務商來解決環保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