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警察范 污染打擊不放水
莫斯科專業而強勢
1996年10月,生態警察正式走上莫斯科街頭。其警車上有一道寫著“生態警察”字樣的綠線,此外,生態警察也同樣配有武器。雖說武器不能隨便亂用,但對于破壞環境的違法者來說,當手執罰單的不是環保部門工作人員,而是荷槍實彈的生態警察時,心理感受肯定是大不相同的。莫斯科市政府根據當地的環保法規,給生態警察制定了三項任務:預防生態犯罪和行政違法;為環境保護機關及工作人員的正常活動和安全提供保障;對城市和其他自然保護區實行監管。事實上,凡是有損人民健康的行為,都屬生態警察的監管范圍。
據統計,生態警察成立的頭3年,共清理了40個大型垃圾堆積場、關閉非法垃圾傾倒點7萬余個,查處破壞生態案件65萬起,其中的477起被移交至生態檢察院提起了刑事訴訟,100多人被追究了刑事責任;糾正一般性違章約60萬起,制裁性罰款達2250萬盧布,避免的經濟損失約1億盧布。
德國環保警察法律全面武裝
經濟發展大家都歡迎,但污染問題刻不容緩,德國漸漸有意識地避免環境破壞帶來的消極影響。“環境災禍使人們認識到,人們賴以生存的土地、湖泊和河流不可能沒有限度地向人類提供資源而接受廢物的污染,我們開始為環境問題付出代價。”
在德國,環境保護被寫進了《基本法》,這在全世界范圍內也是極為少有的。全德國聯邦和各州的環境法律法規目前共有約八千部,另外還實施了四百多個歐盟相關法令。
德國于1972年通過了首部環保法,至今其環保法體系為完善,內容為詳盡。因此可以說,德國的環保警察從頭到腳都有法律法規的全面“武裝”。
經過專門培訓的“環保警察”。他們除了警察職能外,負責德國土質、水質、大氣等環境的監測和稽查工作。據了解,“環保警察”的任務是發現環境污染時,立即采取補救行動。從化學毒素外泄到不衛生食品的銷售,都在管轄范圍之內。每名“環保警察”都要經過一年半的專業訓練。“環保警察”通過巡邏和使用遙測工具檢查環境的污染情況,一旦發現環境污染的現象,立即采取有效的手段,把污染控制在小范圍內。任何一條小溪泛起泡沫,“環保警察”都會前往取樣;凡是已經立法的環保事項,警察在其轄區內一概嚴格執法,比如魚類死亡、垃圾箱冒煙、廢油滲漏或廢氣聚集成霧等,都屬于禁令之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