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駕馬車”拉動 碧水源穩坐中國水務寶座
碧水源董事長文劍平、總經理戴日成、董秘何愿平如“三駕馬車”,拉動公司在行業中不斷發展壯大,穩坐水務寶座。
碧水源董事長文劍平:水務行業的袁隆平
如果說袁隆平解決了中國水稻的產量問題,那么解決中國未來水資源、改善中國水環境的問題就是我要做的事情。——文劍平
文劍平指出,環境產業發展終有賴于技術創新。技術不創新,企業就無從發展,所謂“皮之不存毛將焉附”。碧水源能夠獲得生存與發展進而得到投資人和公眾認可,其核心也是基于創新。然而,僅僅依靠技術創新還遠遠不夠,技術的“軀干”只有插上管理和金融兩個“翅膀”才能飛得更高。
文劍平認為,過去的十年中,環境產業的內外部條件已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十年前,展開行業合作通常需要運氣,而如今,產業相關領域擁有非常多的管理人才、投融資人才,也有非常專業的管理咨詢機構和非常多的金融工具,合作的規則也愈加清晰。
當前,環境產業發展迎來了好的歷史時機,本次論壇的主基調是“讓環境技術進入產業時代”,文劍平強調,技術唯有通過生產力才能轉化為價值,而合作將有助于技術實現有效的落地。
碧水源總經理戴日成:面對嚴峻形勢心懷世界夢想
環保產業作為一個戰略性新興產業面臨著很多的挑戰,同時,未來支柱性產業的定位,也預示著我國環保產業將迎來一個持續的黃金發展期。在7月18日在鹽城召開的“2014環保產業高峰論壇”上,與會嘉賓就“如何將環保產業打造成支柱產業,如何將環保企業打造成化公司”這一話題,表達了各自的預估和觀點。
碧水源公司總經理戴日成說,目前來看我們現在國家的環境形勢非常嚴峻,一是地下水,大概超采了50年,我們現在把孫子輩的水都用掉了;第二,養育我們的母親河基本上都在掙扎,包括圍繞城市里面的河流體系,我們排放的污染物總量已經超過環境所能承載的量的6—10倍,我們生活的環境隨著經濟的增長在不斷地倒退。
環境嚴峻的形勢對我們環保產業是非常大的挑戰,同時也是巨大的機遇。我們環保企業都心懷“企業夢”,打造一個百億甚至上千億的公司,走到世界的舞臺上去競爭。
碧水源董秘何愿平:榮獲“2014中國上市公司董秘金盾獎”
7月19日,由華夏時報社和北京大學中國企業法律風險管理研究中心共同舉辦的“2014(第五屆)中國上市公司風險管理高峰論壇”在北京舉行。北京碧水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常務副總經理、財務負責人和董事會秘書何愿平榮獲本屆論壇“2014中國上市公司董秘金盾獎”。
何愿平是碧水源的創始人之一,參與了企業戰略的制定和碧水源IPO的全過程。上市后碧水源市值在創業板穩居前列。何愿平也因此被行業內譽為國內身價高和有成就的董秘與財務總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