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板美味與食客短兵相接 我國油煙執法仍是空白
然而很多人并不知道,在他們享受鐵板美味的同時,也在承受著呼吸遠超二手煙空氣的負擔。
近日,有調查人員根據檢測結果發現,鐵板美食上桌時,檢測設備的PM2.5數值瞬間暴漲,超過400微克/立方米,瞬間濃度達到我國空氣質量標準中的六級嚴重污染水平。由于檢測原理和檢測精度上的差異,便攜設備與環保局公布的數據無法進行比較,但技術人員也表示,“鐵板上桌后PM2.5濃度飆升10倍左右”這個結論是站得住腳的。
在就餐高峰時,就餐區的PM2.5濃度為70-130微克/立方米。親自享用各種鐵板餐時,空氣中PM2.5的濃度在350-600微克/立方米。雖然這一數值不能直接與環保部門的監測結果進行對照,但根據試驗,前者大致相當于開放環境中,3米左右的距離有人抽煙時設備的讀數,后者則與車內等封閉環境中有人抽煙時的PM2.5相當。
針對這樣“餐桌上的重污染”,北京市環保局回應稱,環保部門一直在對餐飲業的油煙進行嚴格的監控和治理,不過實際執法過程中,這些產生在餐桌上,與食客“短兵相接”的油煙仍是執法的空白。
按照環保部頒布的《飲食業油煙排放標準》,一切“食物烹飪、加工過程中揮發的油脂、有機質及其加熱分解或裂解產物”都應經過油煙凈化裝置處理合格后排放。不過環保部門表示,有關的國家標準中,是將發熱功率每1.67*108的加熱裝置被認定為一個“標準灶頭”,按照餐飲單位的灶頭數的多少,不同規模的餐飲單位在凈化系統去除率和排放限值上有不同的要求。哪怕是鐵板燒這樣安裝在餐桌上的燒烤器具,執法部門都會根據其發熱功率要求配備相應的排煙裝置,但端上桌的鐵板如何計算和監管,目前還沒有定論。
中國臺灣“地溝油大案”余波尚未平息,土壤重金屬污染的噩耗還在蔓延,爬上餐桌上的污染越來越花樣繁多,本來好好的食品補品成了“毒品”,如此可見,“舌尖上的污染”比人們想象中的可怕。
餐廚行業煙氣排放、廚余廢物處理等方面,仍舊面臨諸多難題,需要出臺對象的法規細則進行約束。面對金屬污染現狀,國家已經積極開展土壤修復工作。盡管如此,一張干凈的餐桌,仍舊需要時間來打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