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事了一輩子建筑設計工作的計解平沒有想到,他退休后想在自家別墅里做一項先進的綠色建筑實踐,竟會遭到小區物業如此巨大的反對。
“我拿著國家發改委和上海市發改委的紅頭文件給他們看,無論我如何解釋這個新事物,他們都是懷疑的。”計解平無奈地說道,他與小區物業矛盾的激化,還導致了另一個意想不到的后果,他在別墅門口的車棚突然被強拆了。
退休前,計解平是上海市城市建設綜合開發有限公司副總經理,他開發的地產項目實踐過不少綠色設計理念,這次他想在自家別墅屋頂實踐屋頂太陽能發電,“為自己做次綠色設計”。但卻在成功安裝之后,“得罪”了社區物業。
這是輪中國私人屋頂光伏安裝潮中的一個縮影。
在相關媒體采訪的近十位太陽能屋頂先試者中,除了1位提到整個安裝過程“十分順利”之外,其他用戶均談到遭遇不同層面的問題,其中,來自小區物業和鄰居的反對是突出的矛盾。
分布式光伏發電特指在用戶場地附近建設,運行方式為用戶自發自用、多余電量上網,且在配電系統中平衡調節為特征的光伏發電設施。
2013年8月,國家發改委出臺《分布式發電管理暫行辦法》,明確鼓勵企業、個人投資建設經營分布式光伏發電,個人投資的補貼標準為每千瓦時0.42元(稅前)。
這意味著,以上海為例,家庭電站每發1度電就可享受到國家補貼0.42元、上海地方補貼0.4元;如果自己無法全都用掉,還可以每度0.47元的價格賣給國家電網。假設1戶家庭屋頂1個月發電150度,其中50度自己使用,剩余100度電賣給國家電網,那么這戶家庭發電的收益為:(0.42 0.4)×150 0.47×100=170(元),用戶還節省下本需支付給電網的50度電費共30.85元,因此用戶全部收益低為200.85元。賣電收益由國家電網定期結算后將資金匯入個人賬戶。
在歐洲、美國、日本等地,私人安裝屋頂光伏并賣電給電網并不新鮮,太陽能光伏板作為普通的家電建材也早已進入歐洲、日本等國的百貨商場。
近,這個趨勢正在加快,2014年9月22日,大的家居用品零售商瑞典宜家在紐約舉行的聯合國2014氣候變化首腦會議上宣布,將在6個國家的宜家零售店開售太陽能發電系統。
然而,在中國,這還完完全全是個新鮮事。
早在2009年,上海電力學院太陽能研究所所長趙春江就在家里安裝了一套3000kw的太陽能發電系統,作為當時中國惟一一套并入大電網的家庭太陽能光伏發電設備,其尷尬狀況一度被媒體形象地比喻為都市里的能源“孤島”。4年之后,中國開始出現批大規模的居民光伏屋頂安裝潮。
光伏“輪回”風何在?
作為可再生能源的一種,由于較高的發電成本水平,一直以來光伏行業均需要較高的政府補貼支撐行業的發展,行業的景氣周期體現出明顯的政策周期屬性,正因為此,光伏行業投資常常面臨政策不確定性。
不少專家認為,可再生與分布式的優勢決定了光伏發展的必然,而補貼的根本目的是為了終實現不補貼,通過補貼推動行業產業化、終降低成本是政策的關鍵。成本持續下降使得光伏發電逐步實現用電側平價,甚至是發電側平價時,光伏將擺脫政策依賴而獨立發展??v觀德國光伏產業,就是一部補貼水平與成本持續下降,進而達到平價的發展史。
從研究的角度出發,雖然光伏與風電、新能源汽車、環保等同為政策性行業,但不同的行業屬性使得各個政策行業具備不同的驅動力以及行業政策周期。業內人士指出,整體上可以將政策性行業劃分為三類:
公用事業類政策行業:這類政策性行業主要由政府直接投資驅動,具有一定的公用事業性質,如鐵路建設、電網投資等,下游企業的發展依賴于國家訂單。一般情況,這類行業增速相對穩定,可持續性較強,行業周期主要來自于政府投資意愿與公用事業的需求。
投資驅動類政策行業:對于這類行業,政府通過補貼、稅收優惠等政策支持手段,引導資本投資,風電、光伏是這類行業的典型代表。決定投資類政策性行業發展的驅動力是資金的逐利性,如果政策補貼水平使得資金可以獲得合適的率,將會帶來社會資本的進入。行業周期依賴于政府補貼水平與財政實力,資金逐利容易導致行業出現過度繁榮與快速衰退。
消費類政策行業:與投資驅動型政策行業相同,政府通過補貼、稅收優惠等手段支持行業發展,但行業自身屬于消費屬性行業,決定行業終發展的關鍵在于產品的性價比、居民消費能力、消費意愿等,而不僅僅是政策支持,新能源汽車行業為典型的消費類政策行業。此外,個人居民等安裝的分布式同樣具備消費屬性。
而就光伏等政策性行業,或許無力左右政策發展的同時,我們研究的關鍵便落在“順勢而為”。
政策步步為營
2013年8月,為落實《國務院關于促進光伏產業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有關要求,國家發改委出臺《關于發揮價格杠桿作用促進光伏產業健康發展的通知》,針對分布式光伏發電明確基本政策引導框架。但由于融資、并網方式及電價補貼等關鍵性政策尚未完善,政策出臺后并未帶來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的建設高潮。據國家能源局統計,上半年全國新增分布式光伏裝機為1GW,僅完成國家能源局年初擬定的全年8GW目標的12.5%。
在經過深入調研摸底之后,國家能源局2014年9月再次出臺《關于進一步落實分布式光伏發電有關政策的通知》,對于指標限制、上網方式處理、投融資渠道等問題進行進一步明確。這被業界廣泛解讀為政策層面支持光伏行業重新進入發展快軌發出的明確信號。
各地也紛紛響應號召為推進光伏行業發展頻頻出臺政策文件。山東省新出臺的上述《意見》明確提出,山東將實施電價扶持政策,完善和落實資金支持和稅費優惠等政策,特別是對分布式光伏發電自發自用電量免收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等4項針對電量征收的政府性基金,以及系統備用容量費和相關服務費用。
此前多省市出臺的支持政策中也亮點紛呈。上海擬在全國范圍內分布式光伏補貼標準為0.42元/千瓦時度電補貼基礎上,5年內提供0.25元/千瓦時的地方補貼。浙江則提出其補貼標準在國家規定的基礎上,省再補貼0.1元/千瓦時。江蘇省更是提出省內近三年內投產的光伏發電項目實行地面、屋頂、建筑統一享受1.2元/千瓦時左右的上網電價。
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長梁志鵬日前表示,未來,全國光伏行業將保證每年有1000萬千瓦新增發電裝機規模,每年國家提供60億元補貼。他指出,當前政策已出臺,希望更多地方政府能夠多方面考量,協助政策全面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