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突破開辟更大空間 核電萬億市場拉開序幕
我國核電發展現狀
自從我國首座自主設計建造的秦山核電站于1991年12月15日實現并網發電以來,截至2014年5月,我國大陸已建成并運行19臺核電機組和一座實驗快堆,裝機容量1704萬千瓦,在建的核電機組29臺,裝機容量3188萬千瓦。
2011年3月發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提出“要在確保安全的基礎上發展核電”。
2012年10月,國務院通過的《核電中長期發展規劃(2011~2020)》提出,到2020年,裝機容量將達到5800萬千瓦,在建3000萬千瓦。
不過,目前我國核電發電量只占全國總發電量的2.1%,與世界平均水平仍有較大差距,應繼續發展核電,利用核電技術裝備的后發優勢,堅持核電的可持續發展。
核電將有較大發展空間
11月13日,中國政府網發布《中美氣候變化聯合聲明》。中國正式提出計劃2030年左右二氧化碳排放達到峰值且將努力早日達峰。
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員姜克雋稱,考慮各種因素,溫室氣體排放峰值可能提前到來,清潔能源尤其是核電將有較大發展空間。“十三五”能源發展規劃已經為非化石能源發展預留了足夠的空間。
“十三五”能源規劃初稿曾提出,中國風電的發展目標2億千瓦,水電3.5億千瓦,光伏1億千瓦。風、光的發展目標加速,水電也向縱深腹地河流發展。核電雖然因為技術限制對裝機目標有所影響,但總體依然被寄予厚望。姜克雋說,核電在未來能源結構改善中的作用將日益重要。
核電萬億市場拉開序幕
分析師認為,核電發展的技術障礙解除,核電年內重啟基本確定,核電新項目年內獲批條件完全具備。這將拉開我國核電快速發展的序幕,國內核電將進入快速發展期,萬億市場即將打開。
東方證券:近日,國家能源局發布《關于福建福清5、6號機組工程調整為“華龍一號”技術方案的復函》。該消息正式標志著具有完整自主知識產權的第三代國產核電技術獲得全面認可落地,核電年內重啟基本確定。至此,核電新項目年內獲批條件完全具備。
國泰君安:華龍一號技術明確得到了擁有方中核集團與中廣核,以及審批方國家能源局的一致認可。至此核電新項目年內獲批條件完全具備,預計2014年內采用華龍一號技術的福清三期、防城港二期共四座機組將首先獲批動工。而這也將拉開我國核電快速發展的序幕。
廣發證券:按照國家能源局十二五規劃及長期規劃,2015年、2020年、2030年我國在運營及在建裝機量分別達到5800千瓦、8800千瓦及15000千瓦,意味著2015年-2030年間將新開工101座機組,總投資額1.2萬億。即每年新開工6座百萬千瓦機組,每年核電投資600億元,其中每年設備投資額將達到300億元,市場空間巨大。這也意味著國內核電進入快速發展期,萬億市場打開。此外,國產核電技術的落地以及即將動工將大大提升我國核電技術在市場上的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