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河南省鄭州市物泰玻璃廠家屬院居民為抗議院內建筑垃圾長期無人清理,祭出在緊鄰小區的路邊欄桿掛垃圾袋抗議的“奇招”,受到市民廣泛關注與熱議。市民為三家施工單位“虎頭蛇尾”的不負責任態度與互相推諉,大單位卻不勇于擔責的“小氣量”感到無法理解。
無聲的掛垃圾袋抗議建筑垃圾
12月2日中午,在現場看到,河南鄭州市航海路紫荊山路交叉口向西地下道,路邊欄桿上,幾十個顏色不一的垃圾袋掛在上面,在風中搖曳。圍欄內側3米范圍內堆滿碎磚、混凝土等建筑垃圾,面積有100多平方米,緊挨著物泰玻璃家屬院。小區門衛劉師傅說,小區生活垃圾有專人清理,一天一清,圍欄上垃圾袋全是居民們自發綁在上面的,是為了抗議建筑垃圾沒人管,遇到下雨時道路便泥濘不堪,讓居民煩不勝煩。
該小區一住戶說,建筑垃圾是幾個月前市政拓寬地下道,拆路邊建筑及修路時留下的。工程完工后垃圾還在,居民反映多次都解決不了,“大家實在沒辦法了,才掛垃圾袋‘無聲抗議’。”
另一位居民說,后來該家屬院又進行了自來水一戶一表改造,開挖表井坑產生的建筑垃圾也堆到了拓寬地下道產生的建筑垃圾上面,兩個工程都在幾個月前完工,建筑垃圾卻一直堆到現在。
垃圾清運三方推諉
為何清理建筑垃圾這么難?客技路社區呂主任道出了原委。他們分別找管城區建委及自來水公司時,雙方都推諉不愿出面,稱垃圾不只是自家的,才拖延至今。
隨后,自來水公司李先生受訪時說,他們改造水表時確實挖表井坑產生了一些建筑垃圾,也愿意清理,但這些垃圾還有修路產生的,也有管城區城建局幫居民建車棚的,如果清理需要三方都出面,否則清理費用全讓自來水公司出不公平。對此,管城區城建局郭先生說,現場沒有建車棚留的垃圾,修路產生的垃圾由于是市政工程,他們會積極協調,眼下問題出在各家對垃圾所占比例看法不一。
征詢雙方意見后,有媒體人士聯系紫荊山南路辦事處城管科,對方同意出面協調,屆時讓各方均到現場,實地測量表井坑體積及對應的垃圾量,然后達成一致,盡快將垃圾清走。
三方互掐市民無奈
附近市民賈先生了解此事后,說:“航海路地下道擴寬,建水表、車棚,本都是服務群眾的好事,而為了更多人的便利,玻璃廠家屬院的居民也舍棄了一定的生活環境,但因為施工三方對垃圾清理的互相推諉,而導致長期與建筑垃圾為伴,居民生活確實受到影響。施工方做事“虎頭蛇尾”是不負責任的,在區區垃圾上斤斤計較,實在不應該。”賈先生認為,居民在路邊掛垃圾袋雖影響市容,但實屬無奈之舉。
“這100余平方米的垃圾至多花費4000元錢就可以清理完成,而市建委市政建設中心、自來水公司、管城區城建局卻在這里‘互掐’,生怕損失自家的利益。”市民鄭先生指責,三方將垃圾清理責任推給了他人,將居民的利益拋在了腦后,3家大單位解決不了區區垃圾小事,是真的不夠氣量。
15個拆遷工地已應用移動式建筑垃圾處置
鄭州市屬于河南省的省會,人口居住和流動量非常大,走在鄭州三環大街上會看到很多要拆遷的房屋,殊不知,鄭州市15個拆遷工地已應用移動式建筑垃圾處置設備。
15個拆遷工地已應用移動式建筑垃圾處置設備也就是說現在有15臺移動式破碎站在鄭州進行建筑垃圾處理工作,這15臺設備并不是說只能在這15個拆遷工地上使用,由于采用的該設備都是移動式的顧名思義就是可以移動的,所以該種建筑垃圾處理設備可以根據拆遷的需要在不同的拆遷地區移動作業,并且處理建筑垃圾的過程中只需要5個人操作,因為很多功能都是自動化控制,破碎的過程中噪音、粉塵也很小,對周圍居民不會造成正常的生活困擾。
相關鏈接:
1t垃圾誘發20.5元收益 建筑垃圾處理設備成“利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