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企問題不斷,突顯出政策與標準的落實乏力。如若環保部門由專家主政,會不會有所改善,這是不少人關心的話題。
近日,一則消息不脛而走,清華大學校長陳吉寧或履新環保部部長。消息一出,立即引起行業熱議。有環保業內人士表示,環保由專家而非政客主政,可以干實事而非喊口號。陳吉寧能否成為“一位勇挑重擔、改革創新的部長”,值得期待。 【清華大學校長陳吉寧或主政環保部】
而真由專家主政環保,我國環保部是否能擺脫一直以來的尷尬呢?
“世界上有四大尷尬部門,中國的環保部就是其中之一。”現任環保部部長周生賢曾經說過這么一句話,“職能交叉,造成執法主體和監測力量分散,環保領域多頭執法問題突出。”環保大部制改革暫時擱淺,可見問題的復雜性。近日有消息透露,中央層面涉及生態環保領域機構或將調整。但從實際工作來看,治理污染需要更徹底的工作制度,與其收權在手,不如落實執法責任制到人。 【生態環保領域機構或將調整】
與環保機構改革不同,我國稅制改革的步伐一刻都不曾停留。2015年,稅制改革提速在所難免,而環境保護稅也勢必成為今年的重頭戲。
我國從2008年開始研究環境保護稅,今年有望提交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一旦開征,會給不同經濟主體傳遞明確信息,企業只有進行技術改良,減少污染,才能將因污染產生的外部成本實現內部消化,才能實現可持續發展。但也有專家表示,環境保護稅立法的過程涉及到財政部門、環境保護部門等,也涉及到中央和地方的關系,過程較為艱難,今年出臺的可能性較小。” 【環境稅2015年有望提交審議】
制藥救人本為善,奈何屢屢曝污染。
專家主政環保部,或叫日月換新天。
大部改革暫擱淺,機構調整乃必然。
環境稅費欲出臺,看似容易實則難。
水天變色年年有,何時清來何時藍?
以上就是今天的新聞視野,感謝您的閱讀。東西南北,精彩放送,更多資訊我們明天再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