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億元投向環境產業
2月26日,從福建泉州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獲悉,2015年泉州市計劃投資約318億元,突出抓“點”延“線”拓“面”,提升宜居環境水平。
抓“點”打造一批泉州特色名鎮名村
實施130個以上村莊環境整治,打造4條美麗鄉村景觀帶,設立市級傳統村落名錄,打造一批具有泉州特色的名鎮名村、傳統村落。打造3個以上城市完整社區示范典型、2個以上“三邊三節點”項目。
延“線”加快城市綠道“水線”建設
繼續實施一批城市道路新建改建項目,加快城市綠道“水線”建設,濱江北路景觀提升工程將完成田安公園、白水營公園和石筍公園龍眼林段建設,實施后渚立交橋下景觀綠化配套工程。
拓“面”完善城鎮污水管網及配套設施
繼續實施城鎮污水管網及配套設施建設,全面完成晉江流域1公里范圍內鄉鎮污水及垃圾處理設施,2015年全市初步安排城鎮污水處理廠及配套管網項目120個,年度計劃投資10.8億元。舉辦“宜居小鎮”和“宜居小區”等一系列宣傳活動。
打造生態與產業統籌發展的“泉州模式”
事實上,對于生態環境產業的聚焦這并非。早在2003年,泉州就制定《生態市建設行動方案》,做到生態環保與經濟社會發展同規劃、同部署、同落實;2013年10月,泉州制定《生態市建設“十二五”規劃》,力爭環保投資占GDP比重達3.5%,建成生態市。
“近年來,泉州堅持抓、鑄鏈條、建集群,2013年GDP達5218億元,已連續15年位居全省首位。”近,泉州市委書記黃少萍此前曾表示,泉州一手緊抓經濟總量的同時,另一手突出“生態立市”,逐年增加環保投入,2010年以來累計達650億元,成為全省通過省級生態市考核的設區市,實現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護的良性互動。
而新消息也傳來,今年泉州市將抓好綜合協調,突出能體現區域特色、對改善城鄉環境有較大影響、有明顯帶動和促進作用的城鄉基礎設施、景觀風貌、村莊環境整治等骨干項目,目前已篩選生成729個宜居環境建設項目上報省宜居辦,總投資約1304億元,年度計劃投資約318億元,其中,安溪縣列為泉州市市2015年宜居環境建設示范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