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5月21日,網絡情人節。當521、520、1314等字眼頻繁地在朋友圈出現,數字擁有特殊含義的認知對我們而言,已見怪不怪。與“521”對戀人一樣飽含深意,“2025”對裝備制造行業來說也是意義非凡。
5月19日,備受矚目的《中國制造2025》規劃,經總理簽批,由國務院正式對外公布,成為我國實施制造強國戰略個十年的行動綱領。 【《中國制造2025》重磅來襲】
我國仍處于工業化進程中,資源能源利用效率低,環境污染問題較為突出。對此,規劃提出,要堅持創新驅動、質量為先、綠色發展、結構優化、人才為本的發展原則,力爭到2025年,制造業整體素質大幅提升,重點行業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物耗及污染物排放達到世界先進水平。
作為中國進入制造業的第二方陣的指導和“三步走”的步,“中國制造2025”在節能減排、新能源發展、綠色改造、可再生能源應用等領域做了明確的規劃。 【環保產業將迎來哪些機遇?】
今年全國兩會上,國務院總理在作《政府工作報告》時提到,要制定“互聯網+”行動計劃,推動移動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與現代制造業結合。“互聯網+”一時間。 【互聯網+環保=?】
伴隨著“中國制造2025”不斷臨近和“互聯網+”的興起,作為環保行業的重要支撐力量,中小企業們在惡補工業3.0落下“功課”的同時,也開始了調整產業:從研發到布局電商、從專注于細分領域到實現智能化生產,我國中小企業動作頻繁,努力實現跨入工業4.0發展大門。【中國制造2025下企業如何邁入4.0大門】
在中國制造2025宏偉目標和互聯網+此起彼伏的背景下,正努力“消化”中國制造2025和互聯+,并深入專研環保裝備的企業們,會給我們環保領域帶來怎樣的驚喜呢?我們拭目以待。
以上就是今天的環保視野,感謝您的閱讀。東西南北,精彩放送,更多資訊我們明天再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