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世界動感都會之一,皆因這座城市因水而生、緣水而興的特性。
一組直觀的數據能印證南昌的這一特性:市城區水面面積27.3%,故生生不息的流水賦予了南昌無窮無盡的靈動,水多、水美是南昌一道靚麗的生態風景,也讓南昌充滿了宜居、宜業、宜游的魅力。
為守住“一城清水”,南昌圍繞水安全、水生態、水景觀、水文化、水經濟“五位一體”的思路,預計靜態投資370億,大規模地推進實施了“鄱湖明珠·中國水都”的建設。
隨著象湖撫河清淤截污工程、贛江景觀風光帶工程、南昌市老城區排水管網改造等一大批治水工程的基本完工和投入使用,南昌市民們翹首以待的“中國水都夢”正在逐漸變為現實。
謀劃
治水需用典
6月1日,南昌綜合統籌用水、節水、管水的“憲法”——《南昌市水資源條例》正式頒布實施。這是2011年中央1號文件《關于加快水利改革發展的決定》和國務院《關于實行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的意見》實施后,我國出臺的部水資源方面的地方配套法規。
相關負責人指出,《南昌市水資源條例》共有46條,將全面規范水資源的開發利用、節約增效、保護改善、監督管理等多種活動,既是南昌治水的“憲法”,也是南昌治水的“方法”,是南昌治水的根本遵循和操作指南,對推進國家水生態文明城市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在立法內容上,《南昌市水資源條例》從三個方面進行了立體立法探索。
——水資源開發利用。《南昌市水資源條例》結合我市實際,對地下水的開采使用作了進一步的規范。為防范建設項目疏干排水或者施工降水對地下水的影響,規定疏干排水或者施工降水應向項目所在地水行政主管部門報告。
——水資源節約增效。《南昌市水資源條例》規定對非居民用戶核定用水計劃指標,采用經濟手段調節節約用水,同時還對雨水、污水等再生水及洪水資源的利用作了倡導性的規定,避免出現“守著大江大湖無水用”的局面。
——水資源保護改善。針對當前我市水資源面臨的突出問題,《南昌市水資源條例》明確了備用水源的建設和保護要求,禁止在飲用水水源及重點水域范圍以人工餌料方式進行畜禽水產養殖,嚴格控制利用水庫、湖泊進行商業開發。
建設
水環境治理從未停歇
“城在湖中,湖在城中”是南昌的真實寫照。坐擁豐富的水資源,南昌人心生一股優越感,然而前些年他們心中卻多了幾分“擔憂”:玉帶河成了“龍須溝”,撫河成了一潭死水,梅湖水因污染而變色,幸福渠水散發臭味……內湖、內河一度飽受污染之苦,倍受詬病。
如何讓水清起來?南昌選擇給河道“清腸洗胃”—對河道進行截污、清淤,恢復健康的水環境和水生態體系。
梅湖水系屬南昌四大水體系之一,位于象湖、撫河水系的上游,作為連接象湖、撫河及西總干渠的重要通道,水系水質的好壞直接影響到下游的象湖、撫河。隨著城市的快速發展,梅湖周邊地塊被逐步開發使用,污水量急劇增加,部分工業污水和生活用水直排梅湖,水質被嚴重污染,水體變黑,一度跌至劣V類,被污染的梅湖在未治理之前,一直隱隱刺痛著南昌人的心。
治理迫在眉睫。2013年年底,南昌啟動全長7.6公里的梅湖水系截污工程,徹底截流了現有排污口,削減流入梅湖水系的污染負荷,有效改善了梅湖水系水質受污染的情況,提升了周邊居民的生活環境質量,達到從西總干渠引水活化象湖的目的。
2012年11月5日,象湖撫河截污工程正式啟動,截流象湖、撫河兩岸的雨、污水排污口,改善河流水體水質,給市民提供了適于休閑、娛樂的水體,提升象湖、撫河沿線的景觀效果,成為南昌新的風景亮點。
玉帶河位于南昌老城區南部,修建于1958年。由于玉帶河沿岸有大量排污口,不少生活污水直接排入玉帶河,使得這條景觀河的水質屢遭污染。去年年底,南昌再次投入11億元,進行有史以來大規模的一次整治。與以往整治不同的是,此次采取新建箱涵和引水活化兩大措施改善玉帶河水質,將引入象湖和五干渠的水,讓玉帶河能真正變成“一河清水”。
烏沙河綜合整治工程、象湖、撫河清淤截污工程、九龍湖水系綜合整治工程、紅角洲水系活化工程、玉帶河清淤截污工程、幸福水系綜合整治工程……為恢復城市“水凈湖清”的美景,南昌實施了河湖綜合治理及生態修復工程,確保城區重點河湖不黑不臭。
展望
以水經濟帶動區域經濟發展
“除了社會效益和生態環境效益,這些重大工程還將帶來可觀的經濟效益。”南昌市水務局相關負責人舉例說,贛東大堤風光帶景觀工程將與滕王閣景觀對接,到時將會帶動地區旅游業的發展。
同樣,象湖、撫河截污工程帶來的經濟效益也不容忽視。“現在,工程周邊區域的生活環境大大改善,促進周邊土地價值大幅度提高,配合房地產及相關產業的建設與發展,將產生顯著的經濟效益。
另外,象湖、撫河截污治理后,每年因水體污染、水質變差而造成的經濟損失將大大減少,其直接和間接經濟效益不容忽視。”該負責人表示,今后,南昌將著重發展水文化創意、濱水房地產、水都旅游、水上運動等產業,以水經濟帶動區域經濟發展。
“鄱湖明珠·中國水都”建設總體上還處于起步階段,今后建設的道路還很長。據介紹,在下一步的建設中,南昌將連通贛江、撫河、玉帶河、烏沙河和瑤湖、艾溪湖、青山湖等10處江河湖泊,構成中心城區“一江通三河,九龍串十珠”的空間水系格局……南昌的“水都夢”,正在逐步變成現實。
(本文資料來源:大江網、搜狐網、江西日報、信息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