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日。中國的環境狀況如何?環境保護取得了怎樣進展?……這些都是人們在這個特殊的日子里想了解的。
根據6月4日環保部向媒體通報的《2014中國環境狀況公報》,2014年,在黨中央、國務院的高度重視下,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領域改革取得積極進展,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邁出新步伐。但是,中國環境形勢依然嚴峻,仍然面臨許多困難和挑戰。 【可喜變化與嚴峻形勢并存 環境攻堅戰仍在路上】
2014年,京津冀區域PM2.5平均濃度為93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2.3%;長三角區域PM2.5平均濃度為60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0.4%;珠三角區域PM2.5平均濃度為42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0.6%……
在《2014中國環境狀況公報》中,一組數據尤為引人關注。“從公報來看,2014年我國環境狀況搶眼的變化,是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空氣質量狀況比上一年有明顯改善,各項污染指標均有所下降,體現了整體改善的趨勢。”環保部環境監測司副司長朱建平在接受媒體專訪時說。
但與此同時,更多的數據讓我們必須保持高度警醒——
公報顯示,全國開展空氣質量新標準監測的161個城市中,有16個城市空氣質量年均值達生態環境保護穩步推進標,145個城市空氣質量超標。全國有470個城市(區、縣)開展了降水監測,酸雨城市比例為29.8%,酸雨頻率平均為17.4%。 【2014中國環境狀況公報出爐 水氣土防治邁出新步伐】
全國423條主要河流、62座重點湖泊(水庫)的968個國控地表水監測斷面(點位)開展了水質監測,Ⅰ、Ⅱ、Ⅲ、Ⅳ、Ⅴ、劣Ⅴ類水質斷面分別占3.4%、30.4%、29.3%、20.9%、6.8%、9.2%,主要污染指標為化學需氧量、總磷和五日生化需氧量。329個地級及以上城市開展了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監測,取水總量為332.55億噸,達標水量為319.89億噸,占96.2%。
在環保部部長陳吉寧看來,近年來我國污染治理進程加速推進,并取得了積極進展,但一些主要污染物排放量仍處于高位,環境質量與社會公眾的需求和期待差距較大。要使我國環境質量出現根本性改善,必然是一個長期過程。這就要求我們,既要有打攻堅戰的決心和積極作為,也要有打持久戰的準備,一步一個腳印地朝著目標邁進。
事實上,自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國務院把生態文明建設和環境保護擺上更加突出的戰略位置,作出一系列新決策新部署新安排。強調,“走向生態文明新時代,建設美麗中國,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重要內容”;“優良的生態環境是優勢,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要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中共中央、國務院出臺《關于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意見》,國務院發布《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新修訂的《環境保護法》自2015年1月1日起施行,生態文明建設和環境保護正在以的力度加快推進。
誠然,環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麗,藍天也是幸福。讓我們積極行動起來,共同推動生活方式綠色化,使污染排放減下來、環境質量好上去,攜手打造天藍、地綠、水凈、山青的美好家園,創造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美好未來。
以上就是今天的環保視野,感謝您的閱讀。東西南北,精彩放送,更多資訊我們明天再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