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億美元再投京津冀“治氣”
京津冀“治氣”再獲強力扶持。在6月26—27日舉辦的“第四屆智庫峰會”上,國務院副總理劉延東明確表示,中國已經把加強環境保護、建設生態文明作為可持續發展的緊迫任務。在未來三年,中國政府將拿出1300億美元來治理北京及周邊地區25萬平方公里的大氣污染問題。
“加強京津冀大氣污染防治,事關老百姓的切身利益,是一件大事。”前不久,全國政協雙周協商座談會上專家委員發言做了如上表述。委員們指出,京津冀大氣污染防治立法執法力度不夠,城市規劃建設不盡合理、功能定位不夠明確,調整產業結構和能源結構、淘汰落后產能等問題亟待解決,大氣治理形勢依然嚴峻。
京津冀及周邊區域已成為中國大氣治理的主要陣地,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張高麗5月在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大氣污染防治協作機制第四次會議上再次強調,要加強協作、聯防聯控,在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中有效治理大氣污染,力爭超額完成年度空氣質量改善目標,實現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大氣污染治理在生態環保領域的突破。
京津冀啟幕萬億級“治氣”盛宴
與長三角、珠三角等區域相比,京津冀地區大氣、水等環境問題一向突出,該區域是全國大氣污染為嚴重的地區,環保部發布的2014年全國空氣質量差前10個城市中,有8個來自京津冀地區。環保部規劃財務司長趙華林近日在“第六屆地壇論壇”上表示,京津冀地區環境質量與區域空間結構高度重合,是全國大氣污染嚴重的地方,區域內環境聯防聯控、一體化是發展的根本方向。環保部環境規劃院副院長、總工程師王金南也表示,京津冀有望設立生態環境紅線,構筑京津冀生態環境共同體。環保一體化已成為《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的核心組成部分,有望成為京津冀一體化的突破口。
自京津冀一體化大幕開啟,以“污水處理”、“大氣污染治理”為主題的區域環保一體化進程不斷提速,多項區域環保規劃正在加緊編制中。業內分析,在政策與資金的雙重扶持下,區域內多家環保上市公司將獲更多市場機會,共同分享京津冀環保盛宴。
中央對京津冀環保污染治理問題高度重視,在資金方面明確給予重點支持。趙華林稱,根據財政部測算,京津冀一體化進程未來6年需要投入42萬億元。作為一體化的重點之一,環保領域投資也有望達到萬億級別。6月16日召開的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大氣污染聯防聯控研討會也明確,2015年京津冀及周邊地區的大氣污染治理投入資金將達59億元。
京秦兩地企業聯手打造大氣治理
在京津冀及周邊地區的大氣治理市場利好形勢不斷明朗下,國內大型企業也開啟了“抱團”掘金的大幕。今年4月底,北京大型國企首創集團與秦皇島思泰意達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簽署《股權轉讓協議》,首創集團以1.5億元控股秦皇島思泰意達,雙方強強聯合,將攜手打造國內大氣治理領域的。
據悉,本次合作是首創集團和思泰意達主動響應國家環保發展戰略,用自身優勢,踐行產業合作和綠色崛起的示范項目。首創集團將以思泰意達為平臺,整合優勢資源,打造首創思泰意達環保品牌,成為國內的大氣治理企業。思泰意達將充分借助首創集團強大的品牌號召力、雄厚的資金實力,綜合性的環保產業優勢,迅速做大做強自身業務。同時,思泰意達利用其先進治理技術和治理理念,圍繞京津冀市場,從源頭上治理粉塵,為京津冀聯防聯控,減少霧霾,尤其是協助首都的霧霾治理,保持“APEC藍”作出貢獻。
文章整合自人民政協網、人民網、光明日報、燕趙都市報、大智慧財經等相關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