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嚴峻的環境形勢,“打好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戰役,對改善環境質量、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極為重要。”7月3日召開的“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和環境執法工作創新”大討論上,環境保護部部長陳吉寧強調。 【環保部長問策環保】
大氣、水、土治理,一直是社會關注的重點領域;尤其是污水處理。我國是一個水資源短缺的國家,,《中國制造2025》提出了2020年、2025年節水指標,今年4月,國務院又發布了“水十條”,這些都對嚴格用水總量、抓好工業節水、提升用水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五項措施緩解水資源短缺問題】
東部“飽”,中西部“渴”,水資源分布嚴重不均是內蒙古無可奈何的現實。然而,水資源的匱乏也讓這里的人們格外珍惜每一滴水,治工業廢液變清水、中水利用綠遍城鎮……
為還原無數游客們趨之如騖的“藍天環繞,碧草茵茵”“半城樓房半城綠”,內蒙古通過有效的工業水循環和再生水利用,實現了水資源的利用,城市面貌煥然一“綠”。 【節水讓缺水之城煥然一綠】
農村治水之事,亦不容忽視。北京市農村污水處理建設陷入“有錢建設、無錢運行”的死結。為解開這個結,有媒體建議,借鑒20世紀70年代美國村鎮污水處理技術路線的經驗教訓,利用一些沙荒地,發展污水就地處理系統,這樣既處理了污水,又可以打造成一片綠地,是實實在在的生態建設。 【號脈農村污水處理解開“死結”】
在經濟穩步發展的今天,我國生態環境狀況卻是每況愈下。在環境保護甚囂塵上下,治污水、廢水的方法也在不斷推陳出新。自古治水多艱辛,我們相信,歷經多道坎坷,終會有一些辦法能讓污水再次變清。
以上就是今天的環保視野,感謝您的閱讀。東西南北,精彩放送,更多資訊我們明天再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