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7月31日晚,北京和張家口經過激烈的角逐后,終獲得2022年第二十四屆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的主辦權。
舉辦冬季奧運會可以展現我國的體育、文化和環境,自然值得慶賀。然而更值得關注的是,2022年冬奧會是否堅持奉行節約環保的理念,盡量減少使用公共資源,努力讓生存環境變得更美好,空氣質量有所提高,文化旅游產業能夠蓬勃發展,京冀兩地實現更好地融合。
從此次冬奧會舉辦的時間來看,恰恰是北京霧霾的高發期。北京霧霾高發期一般是在秋季入冬以后,持續的時間大概會從同年的10月份一直持續到次年的三月份左右。申奧成功也就意味著,北京勢必將加大力度推動環境的治理。
專家指出,以舉辦冬奧會為契機,京津冀地區中尤其是河北要加快產業調整的步伐,加大治理污染的力度和監管力度,并將治理輻射到山東、內蒙古等周邊地區。
保證空氣質量“符合室外運動”是冬奧會的目標。隨著京津冀、體育產業等冬奧會概念受到關注,PM2.5板塊盤中出現拉升。8月3日,截至上午10點24分,板塊漲幅1.54%,雪迪龍漲停,先河環保漲逾6%。
多家券商研究員表示,在國內對環境產業日趨嚴格、全面加強大氣、水和土壤治理工作的前提下,冬奧會期間的環境保護將備受重視,屆時會涌現一系列的機遇。
“APEC藍”讓人們看到了“藍天常在”的希望,中國對“冬奧藍”同樣充滿期待。
以上就今天的環保視野,感謝您的閱讀。東西南北,精彩放送,更多資訊我們明天再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