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8日,聯合國將今年世界海洋日的主題確定為“健康的海洋,健康的地球”,我國海洋宣傳日的主題則為“依法建設生態文明海洋”。數據顯示,多達40%的海洋被認為受到了人類活動的“嚴重影響”,包括污染、漁業耗竭、沿海棲息地喪失等。為此,我們特別關注加強近岸海域環境保護。
加強近岸海域環境保護,實施近岸海域污染防治方案。重點整治黃河口、長江口、閩江口、珠江口、遼東灣、渤海灣、膠州灣、杭州灣、北部灣等河口海灣污染。沿海地級及以上城市實施總氮排放總量控制。研究建立重點海域排污總量控制制度。規范入海排污口設置,2017年底前全面清理非法或設置不合理的入海排污口。到2020年,沿海?。▍^、市)入海河流基本消除劣于V類的水體。
每天800萬件垃圾進海洋
《中國海洋工程與科技發展戰略研究叢書》日前在中國工程院發布。該書透露,我國海域氮、磷引起的富營養化程度高,海洋垃圾污染物不容忽視。
據《中國近岸海域環境質量公報2012》,2012年全國近岸海域總體水質基本保持穩定,在301個近岸海域環境質量監測點位中,一類水質點位所占比例為29.9%;二類為39.5%;三類為6.7%;四類為5.3%;劣四類為18.6%。主要超標因子是無機氮和活性磷酸鹽。
而近10年來,我國近岸海域水質總體保持穩定,局部區域污染嚴重。一類至二類水質所占比例總體呈現波動增加的趨勢,2012年較2003年增長了19.2%;三類水質比例則顯著減小,由2003年的19.8%下降到2012年的6.7%;四類、劣四類水質所占比例較為穩定,在18%~35%間波動。4個海區中渤海、黃海、南海水質總體好轉,東海水質有所下降。受氮、氫營養物質輸入的影響,我國近岸海域營養鹽超標嚴重,富營養化問題突出。
2012年呈富營養化狀態的海域面積達到9.8萬平方千米,其中重度、中度和輕度富營養化海域面積分別為1.9萬平方千米、4.0萬平方千米和3.9萬平方千米。重度富營養化海域主要集中在遼河口、渤海灣、萊州灣、長江口、杭州灣和珠江口的近岸區域。
陸源污染已成海洋污染主因
另據《中國海洋發展指數報告(2014)》數據顯示,2013年,中國海洋發展指數環境生態子指數為106.7,比2012年增長2.5,2010年至2013年子指數年均增速為2.2%。海洋生態環境穩步優化,陸源污染是中國海洋環境污染的主因。
中國海洋發展指數(ODI)是由國家海洋信息中心和新華(青島)海洋資訊中心、國家金融信息中心指數研究院聯合研發。該指數是對一定時期中國海洋經濟和海洋事業整體發展水平的量化評價,以2010年為基期,基期指數設定為100。指數評價指標體系包括經濟發展、社會民生、資源支撐、環境生態、科技創新和管理保障六個方面,共35個指標。
數據結果顯示,中國海洋經濟和海洋事業發展態勢良好,2013年中國海洋發展指數(ODI)為115.5,比2012年增長5.5,2010年至2013年年均增速為4.9%。
管理保障方面,海洋管理能力與保障水平明顯提升。報告顯示,中國海洋法律框架基本完善,內容較為系統健全。隨著海洋開發不斷升溫和近年來各類海洋政策規劃密集出臺,海洋政策規劃完備度有一定程度的提升。2013年,中國海洋發展指數管理保障子指數為https://img56.hbzhan.com/3/20171017/636438568603607408561.jpg.6,比2012年增長3.1。2010年至2013年子指數年均增速為3.7%。
經濟發展方面,中國海洋經濟進入調結構、增質量的關鍵時期,海洋經濟增長速度雖有所趨緩,但海洋經濟產業結構更趨合理,發展質量穩步提升。2013年,中國海洋發展指數經濟發展子指數為115.3,比2012年增長5.0,2010年至2013年子指數年均增速為4.9%。其中,海洋服務業呈現較快發展,新興海洋產業繼續保持良好發展勢頭;海洋勞動生產率增長穩定。
社會民生方面,海洋在沿海地區社會民生改善上貢獻突出。2013年,中國海洋發展指數社會民生子指數為122.1,明顯高于總指數,比2012年增長7.8,2010年至2013年子指數年均增速為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