礦用電纜;礦用阻燃控制電纜規格
銷售總:郭龍
3.2消防設備電氣配線措施 3.2.1配線原則 以確保配電線路的完整性、耐火性。符合有關技術規定的前提下,消防設備應采用耐火耐熱配線設計。導線截面選擇應適當放寬,以防止由于火災過程中環境溫度上升引起導體電阻增大以致壓降增大,影響消防設備功能的發揮。 3.2.2基本配線措施 采用普通電線電纜穿金屬管或阻燃型硬質塑料管(氧指數30埋設在非燃燒體結構內,1當線路暗敷設時。且穿管暗敷保護(層厚度30ram 穿金屬管或金屬防火涂料以提高線路的耐燃性能,2當線路明敷設時。或是直接采用阻燃電線電纜和銅線槽保護,且應采用皮防火電纜等,并敷設在電纜豎井或吊頂內有防火措施的封閉式線槽內; 兩者間應用耐火資料隔開;3當配電線路采用絕緣層和護套為不延燃的電纜并敷設在井內(同時要采用金屬線槽密封)可不穿金屬管保護;但當與延燃電纜敷設在同一豎井時。 可采用難燃型(氧指數50硬質塑料管、塑料線槽布線;4建筑物吊頂內的消防電氣線路采用金屬管或金屬線槽布線;難燃型資料吊頂內。 穿金屬管保護的配電線路可緊貼風管外壁敷設;悶頂內有可燃物時,5配電線路不得穿越風管內腔或敷設在風管外壁上。其配電線路應采用金屬管保護。 3.3工程應用中的防火措施 消防設備分系統的配線十分關鍵,工程應用中。系統在整個工程中發揮防火功能的保證。下文以火災自動報警系統配線和消防電梯配線為例介紹消防設備分系統的配線保護。 1火災自動報警系統配線保護 需考慮更高的防火要求,火災自動報警系統的傳輸線路應采用穿金屬管、經阻燃處理(氧指數35%)硬質塑料管或封閉式防火線槽保護;消防控制、通信和警報線路在暗敷時采用阻燃型電線穿維護管敷設在不燃結構層內(維護層厚度30mm或按基本配線措施(1和(2處置;總線制系統的干線。可采用耐火電纜敷設在耐火電纜橋架內,或選用銅皮防火型電纜; 線路較長且路由復雜。為提高供電可*性,2消防電梯配電線路消防電梯一般由高層建筑底層的變電所敷設兩路專線配電至位于頂層的電梯機房。消防電梯配電線路應盡可能采用耐火電纜;當有供電可*性特殊要求時,兩路配電專線中一路可選用銅皮防火型電纜;垂直敷設的配電線路應盡量設在電氣豎井內,并考慮基本配線措施。
3.4電纜線路敷設的防火措施 3.4.1防火原則 電纜線路敷設防火的基本原則是 著火后不延燃;1防止電纜著火。2沿電纜路徑或易燃區段采取有效的防堵消防措施; 3實現電纜自身難燃化。 3.4.2防火措施 應采取防火封堵措施。1電纜在下列情況下敷設時。 超高層建筑應每層進行封堵,①電纜穿過不同的防火分區時;②電纜沿豎井垂直敷設穿越樓板處。其他建筑可每隔23層進行封堵;③電纜隧道、電纜溝、電纜間的隔墻處;④穿越耐火極限不小于lh隔墻處;⑤穿越建筑物的隔墻處;⑥至建筑物入口處,或至配電間、控制室的溝道人口處;⑦電纜引至電氣柜、盤或控制屏、臺的開口部位; 2遠離熱源和火源 不應敷設電纜;若敷設在熱力管溝中應采取隔熱措施。具有爆炸和火災危險的環境中不應敷設電氣;電纜道溝應盡可能遠離蒸汽及油管道;可燃氣體和可燃液體管溝。 3設置火災報警系統 選擇適當的報警探頭和適合電纜層特點的報警系統。目前在電纜溝、管道井使用較為廣泛的線性(或稱纜式)感溫探測器;根據實際情況。 4高壓水噴霧滅火 采用一般的滅火資料比較困難,電纜廊道、電纜密集的地區。宜采用高壓水噴霧滅火方式。為使水噴霧滅火及時有效地發揮作用,需配置高靈敏度的監測及控制系統。大型建筑物內及電纜隧道中采用此法*; 5加強電纜層(井)通風 盡可能在電纜層*外墻部位設置通風口(通風口的具體設置可以結合火災撲救時的突破口)同時還應建立不間斷供電的機械排煙系統,積極利用自然通風條件。以便在火災初期通過自動報警聯動打開排煙風機。 4工程應用問題分析 只是依據GBl2666.6對耐火特性進行檢驗。耐火特性*,1目前我國沒有國家規范或行業標準。不能夠說明耐火電纜質量好,其電性能如何?機械性如何?而且實驗室單一火源的耐火試驗結果與實際火災影響因素有一定差距,因此對耐火電纜應進行全面檢驗,制定統一規范; 應細化各種配電電線電纜的使用要求,2現行規范有關消防設備配電線路的規定中。補充新型耐火電纜的內容,給出更多的選擇余地。特別是礦物絕緣電纜,規范中應明確規定可將其作為消防用電設備的配電線纜明敷或暗敷使用。
5結束語 電線電纜的正確選擇和合理配線直接關系到建筑的防火平安。程應用中應該加強規范化和規范化,綜上分析。制定科學、具體的方案,為工程設計中電線電纜防火和消防設備電氣配線提供依據,使其做到平安可靠、技術*、經濟合理,有效防止電線電纜引起的火災,減少在火災中造成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
防火防爆
發電廠、變電站及工礦企業都大量使用電力電纜,一旦電纜起火爆炸,將會引起嚴重火災和停電事故,此外,電纜燃燒時產生大量濃煙和毒氣,不僅污染環境,而且危及人的生命安全。為此,應注意電力電纜的防火。
1.電纜爆炸起火的原因
電力電纜的絕緣層是由紙、油、麻、橡膠、塑料、瀝青等各種可燃物質組成,因此,電纜具有起火爆炸的可能性。導致電纜起火爆炸的原因是:
(1)絕緣損壞引起短路故障。電力電纜的保護鉛皮在敷設時被損壞或在運行中電纜絕緣受機械損傷,引起電纜相間或鉛皮間的絕緣擊穿,產生的電弧使絕緣材料及電纜外保護層材料燃燒起火。
(2)電纜長時間過載運行。長時間的過載運行,電纜絕緣材料的運行溫度超過正常發熱的zui高允許溫度,使電纜的絕緣老化干枯,這種絕緣老化干枯的現象,通常發生在整個電纜線路上。由于電纜絕緣老化干枯,使絕緣材料失去或降低絕緣性能和機械性能,因而容易發生擊穿著火燃燒,甚至沿電纜整個長度多處同時發生燃燒起火。
(3)油浸電纜因高差發生淌、漏油。當油浸電纜敷設高差較大時,可能發生電纜淌油現象。淌流的結果,使電纜上部由于油的流失而干枯,這部分電纜的熱阻增加,使紙絕緣焦化而提前擊穿。另外,由于上部的油向下淌,在上部電纜頭處騰出空間并產生負壓力,使電纜易于吸收潮氣而使端部受潮。電纜下部由于油的積聚而產生很大的靜壓力,促使電纜頭漏油。電纜受潮及漏油都增大了發生故障起火的機率。
(4)中間接頭盒絕緣擊穿。電纜接頭盒的中間接頭因壓接不緊、焊接不牢或接頭材料選擇不當,運行中接頭氧化、發熱、流膠;在做電纜中間接頭時,灌注在中間接頭盒內的絕緣劑質量不符合要求,灌注絕緣劑時,盒內存有氣孔及電纜盒密封不良、損壞而漏入潮氣,以上因素均能引起絕緣擊穿,形成短路,使電纜爆炸起火。電氣自動化技術網
(5)電纜頭燃燒。由于電纜頭表面受潮積污,電纜頭瓷套管破裂及引出線相間距離過小,導致閃絡著火,引起電纜頭表層絕緣和引出線絕緣燃燒。
(6)外界火源和熱源導致電纜火災。如油系統的火災蔓延,油斷路器爆炸火災的蔓延,鍋爐制粉系統或輸煤系統煤粉自燃、高溫蒸汽管道的烘烤,酸堿的化學腐蝕,電焊火花及其他火種,都可使電纜產生火災。
2.電纜火災的撲救方法
電纜一旦著火,應采用下列方法撲滅:
(1)切斷起火電纜電源。電纜著火燃燒,無論何原因引起,都應立即切斷電源,然后,根據電纜所經過的路徑和特征,認真檢查,找出電纜的故障點,同時應迅速組織人員進行撲救。
(2)電纜溝內起火非故障電纜電源的切斷。當電纜溝中的電纜起火燃燒時,如果與其同溝并排敷設的電纜有明顯的著火可能性,則應將這些電纜的電源切斷。電纜若是分層排列,則首先將起火電纜上面的受熱電纜電源切斷,然后將與起火電纜并排的電纜電源切斷,zui后將起火電纜下面的電纜電源切斷。
(3)關閉電纜溝隔火門或堵死電纜溝兩端。當電纜溝內的電纜起火時,為了避免空氣流通,以利迅速滅火,應將電纜溝的隔火門關閉或將兩端堵死,采用窒息的方法滅火。
(4)做好撲滅電纜火災時的人身防護。由于電纜起火燃燒會產生大量的濃煙和毒氣,撲滅電纜火災時,撲救人員應戴防毒面具。為防止撲救過程中的人身觸電,撲救人員還應戴橡皮手套和穿上絕緣靴,若發現高壓電纜一相接地,撲救人員應遵守:室內不得進入距故障點4m以內,室外不得進入距故障點8m以內,以免跨步電壓及接觸電壓傷人。救護受傷人員不在此限,但應采取防護措施。
(5)撲滅電纜火災采用的滅火器材。撲滅電纜火災應采用滅火機滅火,如干粉滅火機、“1211”滅火機、二氧化碳滅火機等;也可使用干砂或黃土覆蓋;如果用水滅火,使用噴霧水槍;若火勢猛烈,又不可能采用其他方式撲救,待電源切斷后,可向電纜溝內灌水,用水將故障封住滅火。
(6)撲救電纜火災時,禁止用手直接觸摸電纜鋼鎧和移動電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