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北京時代新天測控技術有限公司>>公司動態>>太陽能產業將面臨殘酷“洗牌”
當前,光伏產業發展無序,產能擴張過快、供需失衡的問題仍然突出,企業數量超過千家。專家認為,光伏產業鏈各環節大企業數量的合理需求應在十家左右,這決定了產業整合的必要性、殘酷性和長期性。
自去年太陽能組件、多晶矽等產品價格大幅跳水之后,歐美國家出現很多大廠倒閉現象,中國也不例外,大批的太陽能制造商也面臨倒閉的邊緣。兼并重組的號角已吹響,2013年,光伏產業將進入一個深度的產業調整期。
太陽能現破產潮
1月9日,漢能控股集團在北京總部正式宣布完成對MiaSolé的并購。目前,漢能薄膜太陽能產能已達到3GW,超過美國*太陽能(First Solar),成為世界上規模大的薄膜太陽能企業。
近年來,中外光伏廠商的日子都不好過,而且國內企業還受到了來自歐美的反傾銷壓力。在這樣的背景下,漢能此次兼并動作在業內引起轟動。漢能控股集團董事局主席李河君坦言,“正是光伏業的低迷給了漢能擴張的機遇。”縱觀2012年太陽能市場,包括中國在內的太陽能產業出現了嚴重的產能過剩,導致許多企業面臨倒閉。2012年美國破產的太陽能企業主要集中在薄膜領域,包括建筑與屋頂用薄膜太陽能面板產品制造商Energy Conversion Devices Inc.、美國薄膜太陽能薄膜太陽能廠NovaSolar、美國薄膜光伏制造商Konarka及其德國子公司均破產。而美國破產潮之后,緊接著在光伏市場較為成熟的德國和意大利等為主的歐盟國家也開始了大崩盤。
據一份研究報告顯示, 目前光伏行業產能過剩的狀態,很可能會導致在2015年前,至少有180家太陽能電池板制造商破產或被兼并。這份報告審查了超過300家太陽能電池板制造商,其中多達88家公司都將關閉其設在美國、歐洲和加拿大等地區的工廠,因為在這些地區生產太陽能電池板的成本已經過于高昂。
對于目前不計劃破產且正在規劃未來發展的企業而言,如此多破產的公司為他們創造了收購整并的契機。漢能控股集團董事局主席李河君表示,“我們歷時一年半,組織專家篩選了歐美、日本等總共700多家企業,選定技術的公司,進行技術整合。此次完成對MiaSolé的收購,是漢能在技術整合方面一個重要的里程碑。”
在行業低潮時期漢能為何還要繼續擴展業務?李河君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MiaSolé目前市值超過20億美元,擁有目前世界的薄膜太陽能技術,已量產薄膜太陽能組件的光電轉換效率可以達到15.5%。因此這個收購很值。”他還表示,目前太陽能行業過剩是相對的過剩,多晶硅電池產能上得太快,而薄膜產能還處于供不應求階段,具有廣闊的應用范圍。李河君表示,不排除繼續尋找好的標的,擴大產能。
新政策鼓勵兼并重組
對于中國太陽能企業來說,已經過去的2012年,光伏產業面臨嚴重產能過剩,過度依賴外需,出口受阻、企業普遍經營困難,整個產業鏈幾乎面臨崩潰的困境。有專家預計,未來3年內,將會有54家中國太陽能電池板制造商無法生存下去。特別是中小型企業將面臨大規模破產、停產或被大型工廠收購。
2012年12月19日,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了促進光伏產業發展的五項措施,對于中國光伏行業來說無疑是個利好。國務院一方面強調在市場倒逼機制下鼓勵企業兼并重組,淘汰落后產能;另一方面,嚴格控制新上單純擴大產能的多晶硅、光伏電池及組件項目。2012年年底,財政部也公布消息稱,為促進光伏行業健康發展,中央財政日前撥付70億元資金,支持啟動光伏發電應用示范3157兆瓦。此外,工信部正在牽頭組織制定一項主題為“光伏下鄉”的計劃,旨在推動光伏發電大規模進入農村。
“這些政策措施勢必在一定程度上加快行業的洗牌。2013年,光伏產業將進入一個深度的產業調整期,淘汰一批產能低效,成本較高的光伏企業,對于整體的產能水平可能會裁減。”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副理事長孟憲淦稱。
中國能源經濟研究院光伏研究中心紅煒認為,從長遠來看,光伏產業鏈各環節大企業數量的合理需求應在十家左右,這決定了本次產業整合的必要性、殘酷性和長期性。
從國務院公布的五項政策中不難發現,政府將積極鼓勵淘汰落后產能及企業的兼并重組,并嚴格控制太陽能產品的擴產。這意味著未來技術不先進、難以逃過市場洗牌劫難的企業,政府將樂見其破產;而業務前景良好的企業,需要通過兼并整合既有停產產能才能擁有擴大產能的空間。
整合仍困難重重
2012年歐美地區產業整合相對深入,而中國受各種因素影響整合力度極為有限。2013年會怎樣?2013年無疑是整合年,整個光伏行業將迎來全面整合,實現優勝劣汰,產能與效率較低、管理水平低下、經營理念過時的企業將被淘汰或兼并。中國能源經濟研究院光伏研究中心紅煒認為,2013年是不具備競爭力企業大批退出市場,少量具備競爭力企業逐步擺脫資金短缺困境、擴大*的一年;是大多數企業面臨決定生死、發展方向的一年;是資源整合、企業并購數量開始增多的一年。中國光伏產業聯盟預計2013年整個行業大面積虧損的境況有望好轉,光伏行業將逐步回歸正軌。
“然而,由于企業退出機制還不健全,以及地方政府的盲目救助,國內光伏企業的淘汰落后產能步伐進展緩慢。另外,受生產線配套、布局、成本和能耗控制問題影響,大的多晶硅企業不愿意兼并小廠;組件企業也因為品牌、質保、售后的原因整合困難重重。”中國光伏產業聯盟秘書長王勃華近日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
為引導行業加快兼并重組進程,專家建議,應該規范產業、設置行業門檻,卡掉部分落后產能。另外,正確引導產業轉移,引導企業到市場發展前景較好的歐美國家或制造成本較低的東南亞地區建廠或并購也至關重要。另外,鼓勵大型國有資本進入光伏企業,依靠國有資本進行大規模整合重組,以達到規范市場和調整產業結構的目的。
今年行業有望走出低谷
雖然在政策層面上利好不斷,但短期內的產能失衡并不會立馬解決,產能失衡的調整還需要經過2013年這個過程。
王勃華認為,我國光伏行業至少面臨兩個方面的挑戰:一是技術基礎及創新不足,后續發展面臨挑戰。我國光伏產業在發展初期主要通過堆積木式擴大產業規模來降低成本、賺取加工制造費用,而關鍵技術仍有較大差距,部分關鍵設備、電子材料如全自動絲網印刷機、銀漿材料等仍然依賴進口。基礎理論和核心工藝研發滯后,對新型疊層電池等新產品、新技術儲備不足,后續發展不容樂觀。
另外一個挑戰是,貿易環境惡化,產業面臨空心化危險。美國和歐盟先后發起針對我國光伏產品的“雙反”調查,涉及我國近80%的太陽能電池產品。
據記者了解,美國2012年已終裁對我國光伏產品征收高額“雙反”稅率,歐盟也將于2013年6月對我國光伏出口產品做出“雙反”初裁,預計占半壁江山的歐美光伏市場將受到貿易壁壘影響。為應對當前光伏危機,工信部、能源局、國網等多部門正聯動研究制定促進我國光伏市場發展的相關措施,預計2013年國內市場會大幅增長,極大拉動我國電池組件需求,一定程度上彌補由于出口受阻所帶來的影響。
業內人士透露,2013年,我國將對從美、韓、歐進口的多晶硅產品做出“雙反”初裁,預計將對我國多晶硅企業帶來一定利好。
雖然目前光伏行業仍存危機,但產業人士仍然對行業發展前景抱有信心。“目前遇到的困難,只是發展中的一些波動。”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光伏專業委員會秘書長吳達成曾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認為,這種波動主要是產能過剩造成的,與太陽能技術本身沒有關系,所以往后仍然會有不小的潛力。
專家表示,光伏產業的嚴冬帶來的并不全是壞事。激烈的競爭令光伏電站的建設成本和光伏發電上網電價大幅下降,這是促進產業調整升級的契機,也為擴大國內市場提供了有利條件。
有行業研究員表示,目前,光伏產業的去產能化過程已經在加速,整個產業已經開始從底部慢慢走出。在我國光伏產業受海外市場沖擊的背景下,拉動內需尤為重要。
預計2013年,我國新增裝機量將達到8-10GW,同比增長122%,市場將呈現集中與分布式發電并進,大型光伏電站主要集中于西北部地區,分布式電站主要集中于東南部地區。中國的光伏發電市場還有很大提升空間。
請輸入賬號
請輸入密碼
請輸驗證碼
以上信息由企業自行提供,信息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合法性由相關企業負責,環保在線對此不承擔任何保證責任。
溫馨提示:為規避購買風險,建議您在購買產品前務必確認供應商資質及產品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