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上海源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公司動態>>研究揭示社會性起源遺傳機制
生活中常常遇到這樣的情況:冰箱里還剩下一塊蛋糕,而你的舍友都不在,你是獨吞這塊蛋糕,還是留著和大家分享呢?*昆明動物研究所Douglas Yu研究組與美國哈佛大學共同提出了一套揭示合作行為如何出現及何時出現的研究計劃。
蜜蜂,是人們zui為熟悉的一種高度社會化的物種。一只脫離了蜂群的蜜蜂個體是無法獨自存活以及繁衍后代的。然而,在龐大的蜂類家族中許多物種則喜歡單打獨斗,它們并不會互相合作去尋找食物和分享資源,這些物種由雌蜂負責收集食物和撫育后代。
為何有的蜂類緊密合作,而有些蜂類的雌蜂卻獨自為營?原來有些蜂類的物種甚至兼具了兩種生存方式,雖為同一物種,但它們的個體具有相互合作和單獨作戰兩種方式。這些蜂類為我們探尋隱藏在這種行為模式背后的遺傳機制提供了的研究材料。
研究團隊借助了華大基因強大的測序平臺,對隧蜂(Lasioglossum albipes)這一物種進行測序。隧蜂是隧蜂科Halictidae一個社會多態性的物種,在真社會性方面具有明顯的遺傳分化,在低溫環境中該物種不具社會性,而在高溫環境中該物種則表現出社會性。對遂蜂進行基因組測序及重測序,可以從基因組層面上幫助我們了解遂蜂社會性演化的遺傳背景,鑒定出引起真社會性的功能基因。
通過比較隧蜂和其他物種的基因組,該研究團隊發現了兩種不同行為方式的隧蜂間有6個基因發生了快速的分化。更有趣的是,其中一個基因編碼假定的氣味受體,這意味著化學信號的差異可能與隧蜂中采取合作與非合作兩種不同行為方式有關。
該研究成果于2013年12月發表在Genome Biology上,標題為The draft genome of a socially polymorphic halictid bee, Lasioglossum albipes。
ViaFect轉染試劑
目前,該研究團隊正在對超過120個隧蜂個體進行重測序,樣本包含了兩種不同行為方式的個體。科學家們期待利用這些數據尋找出社會性產生的關鍵基因,并通過進一步的行為學和生理學研究揭示這些遺傳差異是如何導致社會性行為差異的。
請輸入賬號
請輸入密碼
請輸驗證碼
以上信息由企業自行提供,信息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合法性由相關企業負責,環保在線對此不承擔任何保證責任。
溫馨提示:為規避購買風險,建議您在購買產品前務必確認供應商資質及產品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