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上海源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公司動態>>復旦特聘教授Nature子刊發表免疫新成果
內毒素是革蘭氏陰性細菌細胞壁中的一種成分,主要是脂多糖(LPS)。LPS進入機體之后能廣泛影響宿主的系統和器官,危及宿主的健康甚至可能致命。
宿主細胞在面對內毒素攻擊時,會主動進行防御以降低自身受到的損害,內毒素耐受ET(endotoxin tolerance)就是這樣一種機制。內毒素耐受是指,宿主多次接觸細菌內毒素之后,再次遭遇高劑量內毒素,只出現輕微反應或不反應。這是機體的一種適應性反應,可以有效抑制過度的炎癥。(延伸閱讀:中科院Cell子刊解析先天免疫的自控機制)
人們很久以前就認識到了內毒素耐受現象,但至今未能闡明其中的具體機制。內毒素耐受能在與促炎癥基因有關的染色質區域,提高抑制性標簽H3K9me2的水平。為了進一步了解這一過程,北卡羅萊納大學的研究團隊開發了一種新技術ChaC,并由此揭示了調控ET相關炎癥的重要蛋白。
這項研究發表在近期的Nature Communications雜志上,是北卡羅萊納大學生物化學和生物物理學副教授陳先(Xian Chen)。陳先教授主要從事定量蛋白質組學研究,曾榮獲美國總統早期成就青年科學家獎,現為*長江學者,復旦講座特聘教授。
陳先教授等人用自己開發的ChaC(chromatin activity-based chemoproteomic)技術,分析了內毒素耐受過程中的調控蛋白。研究人員發現,甲基轉移酶G9a/?GLP廣泛影響了ET特異性的組蛋白密碼重編程、染色質重塑和特定轉錄因子活性。研究顯示,G9a依賴的表觀遺傳學環境,能促進?c-Myc的轉錄抑制活性,對慢性炎癥進行基因特異性調控。文章指出,ChaC也可以用來分析與染色質結構有關的其他功能性蛋白復合
請輸入賬號
請輸入密碼
請輸驗證碼
以上信息由企業自行提供,信息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合法性由相關企業負責,環保在線對此不承擔任何保證責任。
溫馨提示:為規避購買風險,建議您在購買產品前務必確認供應商資質及產品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