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河北智創興邦環保科技有限公司>>公司動態>>姜春康:環境監測數據造假需重拳嚴打
紫外線消毒器廠家河北智創興邦環保科技有限公司:
近日,因自動監控造假,福建省*將10家問題突出的違法企業列為省級掛牌督辦對象,這也是福建省集中對企業自動監控造假進行掛牌督辦。今年3月,在杭州市“亮劍”專項*行動中,兩家在在線設施上弄虛作假的企業被查處。
環保數據直接影響著當地民生,多省環境監測數據造假,讓人觸目驚心。
對環境監測數據造假,亟需重拳嚴打。早在2014年,*就報道《“在線監測形同虛設,國字頭企業造假”》中稱,環保部統計,為加大對企業環保措施的監管,目前由*和地方配套投入污染在線監測網絡的資金已逾百億元,能夠監控上萬個污染源。如此強大的監管網絡,本應該有效遏制企業的環保違法行為,可一些企業的環境違法方式從“偷排”轉為“偷數字”,竟然對在線監測數據動手腳,公然造假。
種種現象至少說明兩點:*,環境監測數據造假現象一直存在。2015年,全國共發現2658家污染源自動監控設施存在不正常運行、超標排放、弄虛作假等問題,17個省區市對發現的問題立案78起。實際上,無論是通過修改設備工作參數等軟件手段造假,不達標的變達標,還是有排污企業在污水中放置一個水桶,里面盛滿干凈的水,在線監測的探頭被固定在水桶中,跟污水*分隔開等小“伎倆”,目的都是為了“騙”。第二,由于造假的成本很低,收益卻很大某省專門負責監管這方面的*就指出,企業環境數據造假的成本就80元—100元,卻可以節省幾十萬元的環境處理成本,差距巨大,不少企業選擇了鋌而走險。同時值得警惕的是,環保部曾對19家企業處罰4.1億元,只是追繳應該繳納的排污費。按照現行法律,針對企業違規排污一般處以三五萬元罰款,限期整改,這樣的處罰難以對任何一家企業起到警示作用。
嚴打環境監測數據造假需動真格。而遺憾的是,對于污染源在線監控數據造假的處罰,少有在2009年出臺的《國家重點監控企業污染源自動監測數據有效性審核辦法》中提到:“按有關規定予以處罰。”同時,過去很少看到有企業和環保部門責任人因監測數據造假被追究法律責任。毫無疑問,如果造假者面臨的不僅是罰款,還會被抓、承擔法律責任,將起到有力的震懾。
可喜的是,多省面對造假已出了重拳。像6月16日,山東省*通報了兩起環境在線監測數據造假案例,兩家企業相關負責人均被*機關行政處理;山西省更是出臺文件,對環境監測數據弄虛作假行為判定及處理實施細則進行規范,明確17種篡改監測數據、14種偽造監測數據的行為,今年6月2日起正式實施,其中特別強調,對黨政*干部、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篡改、偽造或指使篡改、偽造監測數據的,由負責調查的環境保護主管部門提出建議,移送有關部門予以處理……這是一個好信號。
環境監測數據造假屢禁不止,咎因造假成本低,而嚴打追責則是不可迂回之路。只有高壓,才可阻擊造假者的驅動小火苗。一方面,需要環保部不斷加強對環保數據的監管,另一方面也需要地方上真正行動,加強查處環境數據造假上的力度,探索遏制環境數據造假新的機制。必要時候當追究主要負責人的責任,*zui嚴的新《環保法》就明確規定,造成嚴重后果的,給予撤職或者開除處分,其主要負責人應當引咎辭職,而《黨政*干部生態環境損害責任追究辦法(試行)》中也規定,對在生態環境和資源方面造成嚴重破壞負有責任的干部不得提拔使用或者轉任重要職務。環境監測數據造假,雖然不是直接對環境造成嚴重破壞,但造假本身已對經濟和環境安全造成危險,嚴厲追責理所應當。
請輸入賬號
請輸入密碼
請輸驗證碼
以上信息由企業自行提供,信息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合法性由相關企業負責,環保在線對此不承擔任何保證責任。
溫馨提示:為規避購買風險,建議您在購買產品前務必確認供應商資質及產品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