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對數百個來源的數據進行了開創性的分析之后,一個科學家團隊得出結論:人類處在對海洋及海洋動物造成的大破壞的邊緣。
“我們可能就坐在重大滅絕事件的懸崖上,"加州大學圣巴巴拉分校生態學家道格拉斯·J·麥考利(Douglas J. McCauley)說,他是《科學》雜志本周四發表的一項新研究的合著者。
但我們仍有時間來避免災難,麥考利博士和同事還發現。與陸地相比,海洋絕大部分依然保持完整,仍然有足夠旺盛的生命力,可以恢復健康的生態。
“從很多方面來說,我們都很幸運,"該報告的合著者、羅格斯大學(Rutgers University)的海洋生物學家馬林·L·平斯基(Malin L. Pinsky)說。“海洋受影響的速度正在加快,但狀況沒有糟糕到無法扭轉的地步。"
對海洋健康狀況進行的科學評估存在著不確定性:與追蹤陸上物種的健康狀況相比,研究人員很難判斷蹤跡延伸*的水下物種的狀況。科學家們觀察到的某一海洋生態系統的具體變化,可能無法反映地球的整體發展趨勢。
平斯基博士、麥考利博士和同事們努力為海洋的健康狀況繪制出了一幅更清晰的圖像,他們對海量數據進行了總結,從化石記錄的發現,到現代集裝箱航運、漁獲量和海底采礦的統計數據,這些數據的來源多種多樣。雖然很多研究結果已經存在,但之前從未以這樣的方式進行過總結分析。
一些專家表示,綜合分析得出了一個非凡的結論,以及一個微妙的、讓人充滿希望的預測。
“我認為這是一個呼吁,敦促大家行動起來,把海洋保護行動提升到陸地的水平,"科爾比學院(Colby College)洛倫·麥克拉里琴(Loren McClenachan)說,他沒有參與這項研究。
科學家們發現,已經有明顯的跡象表明,人類對海洋的損害程度非常巨大。一些海洋物種肯定遭到了過度捕撈,但更大的損害是物種棲息地的大規模喪失,這種情況可能會隨著技術的進步而加速,科學家表示。
例如,的珊瑚礁已經減少40%,部分原因是氣候變化導致的溫度升高。
有些魚類已經遷徙到了較冷的水域。曾經在弗吉尼亞州海岸十分常見的黑鱸魚,如今已經北遷至新澤西。而沒有那么幸運的物種,就未必能找到新的棲息地了。與此同時,碳排放正在改變海水的化學成分,讓它變得更具酸性。
“如果你把水族箱里的加熱器開高一些,倒一些酸性物質到水里,你的魚可能會出問題,"平斯基博士說。“實際上,這就是我們正在對海洋做的事情。"
像紅樹林這種脆弱的生態系統,正在被養殖場所取代,預計不到20年,我們消耗的大部分魚類就將來自這些養殖場。底拖網漁船拖著橫掃海底的大網,駛過了2000萬平方英里的海域,把部分大陸架夷為平地。鯨可能不會再遭受廣泛獵殺,但這份報告指出,隨著集裝箱船只的數量與日俱增,鯨與船只發生碰撞的事件也增多了。
采礦作業也會改變海洋。研究人員發現,目前的海底礦業合同覆蓋了水下46萬平方英里的地方,而2000年時這個數字為零。海底采礦可能會破壞*的生態系統,并將污染帶入深海。
海洋如此浩瀚,這些變化看上去好似不會對它的生態系統造成沖擊。但麥克拉里琴博士警告說,化石記錄表明,之前曾經有災害對海洋造成過破壞。“海洋物種也無法在大規模滅絕中幸免,"她說。
這項研究還發現,陸地上物種大量滅絕的狀況,迄今基本上還沒有在海洋中出現過。
化石記錄表明,隨著人類到達大陸和島嶼,很多大型動物滅絕了。例如曾經生活在新西蘭的恐鳥,14世紀波利尼西亞人到達那里后,這種巨鳥可能在短短的一個世紀內就滅絕了。
但直到1800年后,隨著工業革命的發生,陸地物種的滅絕才真正加快了速度。
在各個大陸上,人類開始改變野生動物賴以生存的棲息地,砍伐森林以獲取木材,翻耕草原以種植作物,而且還修建了遍布各地的公路和鐵路。
物種開始以遠超從前的步伐滅絕。在過去的五百年中,研究人員記錄下了514種陸地動物的滅絕。但這項新研究的作者發現,海洋動物滅絕的文檔記錄則要罕見許多。
公元1500年之前,已知的滅絕海鳥只有區區幾種。自那之后,科學家只記錄下了15個海洋物種的滅絕,其中包括加勒比僧海豹和斯特拉海牛這樣的動物。
雖然這些數字很可能遭到了低估,但麥考利博士說,這種差距仍然發人深省。
“從根本上說,我們是陸地捕食者,"他說。“猿類很難導致海洋中的東西滅絕。"
已經滅絕或者瀕臨滅絕海洋物種中,很多都對陸地有所依賴——例如在懸崖上筑巢的海鳥,或在海灘上產卵的海龜。
人類仍然有時間扭轉局面,麥考利博士說,這需要制定并執行有效的程序,來限制對海洋的開發利用。野生老虎可能已經無法挽救——但虎鯊還大有希望。
“我們可以利用的工具有很多,"他說。“我們拿起這些工具,認認真真地把它們利用起來。"
麥考利博士和同事們認為,限制某些海域的開采利用,可能有助于其他地區瀕危物種的恢復。“我堅定地相信,在拯救海洋的過程中,我們的合作伙伴就是海洋本身,"這項研究報告的合著者、斯坦福大學的斯蒂芬·R·帕魯比(Stephen R. Palumbi)說。
科學家們還認為,在規劃這些保護區的時候必須把氣候變化考慮在內,以便讓物種逃離高溫或者較低PH值,找到避難所。
“需要在沿岸一帶規劃出錯落有致的保護區,來幫助各個物種適應環境,"平斯基博士說。
zui終,帕魯比博士警告說,要減緩海洋物種滅絕速度,就需要削減碳排放,而不僅僅是適應它們。
“如果到本世紀結束時,我們仍然沒有脫離目前的事態發展曲線,老實說,我覺得要維持海洋生態系統的正常就沒有太大希望了,"他說。“但與此同時,我們確實也有機會,可以盡其可能地來改變這種狀況。和我們之前以為的相比,時間有了幾十年的寬裕,所以千萬不要把它們白白浪費了。"
原文檢索:
Marine defaunation: Animal loss in the global ocean
請輸入賬號
請輸入密碼
請輸驗證碼
以上信息由企業自行提供,信息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合法性由相關企業負責,環保在線對此不承擔任何保證責任。
溫馨提示:為規避購買風險,建議您在購買產品前務必確認供應商資質及產品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