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于一般人群,重性抑郁障礙(MDD)患者的患病率及死亡率均顯著升高;其中,一種涉及端粒生物學的假說頗受關注。端粒的縮短與大多數軀體組織的老化相關,且受到遺傳、表觀遺傳調控及分子應激和炎癥的影響。先前已有多項研究探討了端粒長度與抑郁之間的相關性,但結果并不一致。一項12月2日在線發表于《情感障礙雜志》的Meta研究中,來自美國的一組研究者針對這一課題進行了討論,并進一步探究了影響這一相關性的因素。
研究者全面檢索了PubMed、MEDLINE、PsycINFO、Global Health、The Cochrane Library及Web of Science中測定單相抑郁患者端粒長度的研究,受試者須符合臨床抑郁診斷標準,或達到評定量表閾值;雙相抑郁患者被排除在外。研究者在連續隨機效應模型中使用標準化均數差(SMD)對相關性進行了分析。共有38項研究(N=34,347)被納入了分析。
結果顯示:
▲ 抑郁與端粒長度之間的相關性達顯著性水平,Cohen's d效應值為-0.205(p <0.0001, I2 = 42%);
▲ 抑郁嚴重程度與端粒長度顯著相關(p = 0.03);
▲ 剪補(Trim and Fill)分析提示存在發表偏倚(p = 0.003);然而,即便控制了這一因素,抑郁與端粒長度之間的相關性仍具有統計學意義;
▲ 亞組分析顯示,抑郁評定工具、端粒測定技術、組織來源及共患軀體疾病均可影響上述相關性。
研究者得到結論:抑郁與端粒長度之間存在較強的負相關,多種因素可影響這一相關性。抑郁患者端粒長度的相對減少可能是抑郁患者共病及死亡率較高的一種機制。然而目前尚不清楚,端粒長度在抑郁病程中的哪個時間點受到了影響,抑郁病程如何影響端粒長度,以及是否有一些抑郁患者較其他人對端粒長度更加易感。人們仍需開展進一步研究,以澄清這一相關性潛在的因果關系,并闡釋抑郁與端粒長度這一應激暴露及老化相關的標記物之間的生物學。
文獻索引:Ridout KK, et al. Depression and omere Length: A Meta-Analysis.
J Affect Disord. 2015 Dec 2. doi:10.1016/j.jad.2015.11.052[Epub ahead of print]
請輸入賬號
請輸入密碼
請輸驗證碼
以上信息由企業自行提供,信息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合法性由相關企業負責,環保在線對此不承擔任何保證責任。
溫馨提示:為規避購買風險,建議您在購買產品前務必確認供應商資質及產品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