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齊一生物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公司動態>>齊一生物:關于預測心血管疾病的新進展
根據世衛組織的統計數字,心血管疾病(CVD)是世界上主要的死亡原因,每年奪去1750萬人的生命。 現在,基于風險預測的預防策略,是公共衛生工作的一項重中之重,科學家們非常想開發出新的心血管危險生物標記物,能夠比傳統的風險因子(高膽固醇、吸煙、缺乏運動和高血壓)更加的預測風險。一個可能的生物標志物是端粒長度,但一項新的研究表明,血液循環中的白細胞端粒長度(LTL),并不能有效地預測無疾病癥狀的人是否有心血管疾病風險。這項研究的結果發表在期刊《美國心臟病學會雜志》(JACC)。
盡管缺乏一定的關聯,但是,Instituto de Salud Carlos III心血管研究網絡的Andrés博士強調,需要謹慎解釋這些結果:“這些結果很像一個人一生中單個點上的拍攝快照,我們仍然需要確定,zui初白細胞端粒較短的人,是否動脈粥樣硬化發展的更快,是否有更高比例的非常短的端粒,或者在衰老過程中他們的端粒縮短速度是否更快。”但是Andrés博士還強調說:“我們希望這些重要的問題,在后續調查計劃中得到答案。”
端粒位于染色體末端的復雜結構,它的功能是保持基因組的穩定性和細胞的生存能力。大量研究表明,隨著年齡的增長端粒DNA逐步縮短,從而導致基因組的不穩定性,并zui終導致細胞死亡,尤其是當端粒變得非常短時。端粒DNA縮短不僅被視為衰老的一個標記,而且也是一個人總體健康狀況的標記,因此,科學家們對一種可能性產生了極大的興趣,那就是:在循環白細胞中的端粒長度,可以預測心血管疾病的風險。這個觀點受到了流行病學研究的支持——證明冠狀動脈疾病、心肌梗塞或中風病人的LTL較短。然而,迄今為止所獲得的結果是不確定的,特別是在與亞臨床動脈粥樣硬化之間的關系。此外,我們對于心血管疾病與高比例的非常短的端粒之間的關聯,也缺乏足夠的了解。
經典的風險因素
估計有一半的心血管疾病患者沒有基于經典風險因素的高風險預測,如高膽固醇、吸煙、缺乏鍛煉和高血壓。此外,許多人在這些風險因素的得分雖然很高,但卻不發展疾病。因此,我們明確需要找到新的生物標記,使我們能夠早期識別那些沒有顯示疾病癥狀、但是發展動脈粥樣硬化和心臟病發作或中風風險很高的人。專家認為,這將讓醫生在高危人群中采取適當的預防性策略,從而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并減少與心血管疾病有關的醫療保健和社會成本。這項新的研究包括參與PESA (Progression of Early Subclinical Atherosclerosis) 臨床試驗的1459名志愿者。在這項研究中,研究小組探討的是:平均LTL和非常短的端粒的比例,是否與亞臨床動脈粥樣硬化的存在和程度相關聯(在疾病癥狀的出現之前)。該研究小組使用非侵入性成像技術:對頸動脈和髂股動脈、腹主動脈進行了2 d和3 d超聲波分析,并用計算機斷層掃描量化了冠狀動脈的鈣化,從而分析了不同血管中動脈粥樣硬化的存在和程度。LTL是由Centro Nacional de Investigaciones Oncológicas (CNIO)的María Blasco博士領導的研究人員使用HT-QFISH技術,進行測量的。根據先前的研究,這些結果顯示出,年齡增加和較低的平均LTL以及更高比例的短端粒(任意定義為測量不到3個堿基)之間存在一種關聯。然而,研究的共同作者Juan M. Fernández-Alvira和Beatriz Dorado指出,在PESA組群中,這些參數沒有一個顯示出與亞臨床動脈粥樣硬化程度之間存在關聯。
PESA研究研究員Valentin Fuster博士得出結論:“非侵入性成像技術和HT-QFISH分析的結合,可使我們zui終評估,循環白細胞的端粒長度是否是一個有用的生物標志物,用于識別哪些無癥狀高危個體在將來會患上心血管疾病。”Fuster博士補充道:“由于PESA研究,我們現在能夠確定,漸進性的端粒縮短是否可以預測亞臨床心血管疾病的發展。”
以來,端粒長度被認為與癌癥等疾病相關聯。例如,2015年四月十日發表在《美國國家癌癥研究所雜志》的一項研究表明,癌細胞利用端粒酶的程度,可能取決于端粒酶活性相關基因的哪些變異在個體細胞中表達。美國西北大學醫學院與哈佛大學合作的一項新研究表明,血細胞端粒(DNA鏈的保護端蓋)長度變化的*模式,可在實際確診多年以前就預測出癌癥。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2015年四月三十日的《EBioMedicine》。
去年9月份,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了“一個生化過程如何控制保護性染色體末端的長度”的分子證據,這是zui終了解癌癥生長和衰老的重要一步。相關研究結果以封面故事的形式發表在《eLife》雜志。
請輸入賬號
請輸入密碼
請輸驗證碼
以上信息由企業自行提供,信息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合法性由相關企業負責,環保在線對此不承擔任何保證責任。
溫馨提示:為規避購買風險,建議您在購買產品前務必確認供應商資質及產品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