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tDNA突變m.1539>G導致線粒體功能異常
mtDNA變異的異質性在雙生子間差異很小但與母親差異顯著
精神分裂癥是一類常見的復雜精神疾病,的終生患病率高達1%,只有少部分病人經過治療可*。精神分裂癥由遺傳和環境因素共同影響而發病,其中遺傳因素貢獻很大。大腦是人體耗能zui多(約消耗人體20~25%左右的能量),且對能量供應zui為敏感的器官。線粒體作為細胞的能量工廠,主要由核基因編碼蛋白組成,其自身所含的遺傳物質線粒體DNA(mtDNA),編碼13種線粒體呼吸鏈復合體組成蛋白。這些線粒體基因突變產生的線粒體功能異常,往往會導致包括腦疾病在內的一系列疾病的發生發展。
臨床上常常觀察到一些表現出母系遺傳特征的精神分裂癥家系,由于mtDNA是母系單一傳遞,提示mtDNA突變可能是這些家系的精神分裂癥的病因。近期,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博士畢蕊在研究員姚永剛的指導下,通過與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陳曉崗團隊開展合作,對11個展現出母系遺傳特征的精神分裂癥家系進行了研究,通過測定各家系中先證者的mtDNA全基因組序列,檢測其中是否有疑似改變線粒體功能的致病變異,并開展相關線粒體功能實驗驗證。研究發現,mtDNA變異m.1539>G(p.K217E,MT-CYB)和m.8536A>G(p.N4D,MT-ATP6)具有潛在的致病性,攜帶m.1539>G變異的家系成員的永生化細胞表現出顯著下降的線粒體質量、mtDNA拷貝數和氧消耗水平。通過線粒體基因同素異位表達實驗,在細胞中瞬時和穩定過表達了含有m.8536A>G變異的MT-ATP6蛋白,發現在過表達突變型MT-ATP6蛋白的細胞中,氧自由基水平(ROS)顯著上調,線粒體質量、ATP產生以及氧消耗速率都顯著下調。研究結果表明,m.1539>G和m.8536A>G變異很可能通過調控線粒體能量代謝通路,進而參與精神分裂癥發病。
由于每個細胞中存在多個mtDNA分子,這些mtDNA分子的突變構成mtDNA異質性,這也是導致mtDNA突變疾病臨床上不*外顯的一個原因。同卵雙生的雙胞胎來自同一個受精卵,若其中一個患精神分裂癥,一個正常,就可作為一個很好的模型來研究mtDNA異質性與疾病發生的關系。通過與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陳曉崗團隊等的合作,昆明動物所姚永剛課題組集中分析了8個同卵雙生子核心家系,每個家系中父母和一個雙生子后代正常,另一個雙生子后代患精神分裂癥。通過讀取mtDNA基因組二代測序數據,發現同卵雙生子之間mtDNA突變水平很接近,異質性的差異非常小,顯著低于雙生子與母親之間的差異,提示這些家系中觀察到的mtDNA的低頻異質性,可能與精神分裂癥發病無關。有趣的是,大多數前人研究認為,線粒體和mtDNA在卵裂球分裂的時候,并不會平均分配到兩個子細胞中,但昆明動物所的研究結果顯示,同卵雙生子之間mtDNA異質性程度高度一致,提示線粒體和mtDNA在同卵雙生子受精卵分裂的時候,很有可能相對平均地分配到兩個子細胞中,雙生子間mtDNA異質性的產生和維持有可能受他們相同的核遺傳背景調控。
上述研究結果揭示:mtDNA稀有致病變異可能是精神分裂癥發病的一種病因,但mtDNA的低頻異質性很可能與精神分裂癥不相關。相關研究結果近期分別發表于Schizophrenia Research 和Molecular Neurobiology 期刊。
研究工作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中科院先導專項等項目的資助。
請輸入賬號
請輸入密碼
請輸驗證碼
以上信息由企業自行提供,信息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合法性由相關企業負責,環保在線對此不承擔任何保證責任。
溫馨提示:為規避購買風險,建議您在購買產品前務必確認供應商資質及產品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