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輸入產品關鍵字:
含油污水處理技術新進展
點擊次數:871 發布時間:2016-7-19
含油污水處理技術新進展
含油廢水主要來源于石油、石油化工、鋼鐵、焦化、煤氣發生站、機械加工等工業部門。廢水中油類污染物質,除重焦油的相對密度為1.1以上外,其余的相對密度都小于1
1.纖維球濾料,可將不易沉淀去除的微小懸浮物截留。濾速比傳統砂濾料高3.5倍,濾料能反洗再生,可實現自動化管理,一般濾速30m/h,粗濾進水100mg/l,出水SS≤5mg/l,精濾進水20mg/l,出水≤2mg/l。廣泛應用于油田、化工、電力、冶金等行業的高標用水;循環、旁濾和廢水回收利用。纖維球適用于油田含油污水的精細過濾
纖維球濾料
2.核桃殼濾料是采用的山核桃殼作原料,經過破碎、拋光、蒸洗、藥物處理,兩次篩選加工而成的一種水處理濾料。核桃殼濾料具有硬度高、耐磨損、抗壓性好,抗壓力為23.4kgf,化學性能穩定,不在酸堿中溶解、吸附截污能力強,吸附率為27—50%,親水性好,抗油浸等優點。
核桃殼除油濾料
含油廢水-闡述
油類物質在廢水中通常以三種狀態存在。
(1)浮上油,油滴粒徑大于100μm,易于從廢水中分離出來。油品在廢水中分散的顆粒較大,
含油廢水處理設施
粒徑大于100微米,易于從廢水中分離出來。在石油污水中,這種油占水中總含油量60~80%。
(2)分散油.油滴粒徑介于10一100μm之間,懸浮于水中。
(3)油滴粒徑小于10μm,油品在廢水中分散的粒徑很小,呈乳化狀態,不易從廢水中分離出來。
含油廢水中所含的油類物質,包括天然石油、石油產品、焦油及其分餾物,以及食用動植物油和脂肪類。從對水體的污染來說,主要是石油和焦油。不同工業部門排出的廢水所含油類物質的濃度差異很大。如煉油過程中產生的廢水,含油量約為150~1000毫克/升,焦化廠廢水中焦油含量約為500~800毫克/升,煤氣發生站排出的廢水中的焦油含量可達2000~3000毫克/升。
由于不同工業部門排出的廢水中含油濃度差異很大,如煉油過程中產生廢水,含油量約為150一1000mg/L,焦化廢水中焦油含量約為500一800mg/L,煤氣發生站排出廢水中的焦油含量可達2000一3000mg/L。因此,含油廢水的治理應首先利用隔油池,回收浮油或重油,處理效率為60%一80%,出水中含油量約為100一200mg/L;廢水中的乳化油和分散油較難處理,故應防止或減輕乳化現象。方法之一,是在生產過程中注意減輕廢水中油的乳化;其二,是在處理過程中,盡量減少用泵提升廢水的次數、以免增加乳化程度。處理方法通常采用氣浮法和破乳法。
含油廢水如果不加以回收處理,會造成浪費;排入河流、湖泊或海灣,會污染水體,影響水生生物生存;用于農業灌溉,則會堵塞土壤空隙,妨礙農作物生長。
含油廢水的處理應首先考慮回收油類物質,并充分利用經過處理的水資源。因此,含油廢水的處理可首先利用隔地油,回收浮油或重油。隔油池適用于分離廢水中顆粒較大的油品,處理效率為60~80%,出水中含油量約為100~200毫克/升。廢水中的細小油珠和乳化油則很難去除。
主要處理方法
上浮法
主要用于隔油池出水的處理,去除細小油珠和乳化油。經過上浮處理后,出水含油量
含油廢水處理設施
可降至30毫克/升。其方法是:將適量的空氣通入含油廢水中,形成許多微小氣泡,在氣泡作用下構成水、氣、油珠三相非均一體系。在界面張力、氣泡上浮力和靜水壓力差的作用下形成氣-油珠結合體上浮而實現油水分離。上浮法按氣泡產生的方法,可分為布氣上浮法、溶氣上浮法和電解上浮法三種。
布氣上浮法
這種方法主要是借助于機械將混入水中的氣泡破碎,或將空氣先分散成細小氣泡后進入廢水,進行氣水混合上浮。常用方法有葉輪上浮法、射流上浮法以及多孔材料(如擴散板、微孔管、帆布管等)曝氣上浮法。布氣上浮法的優點是設備簡單,管理方便,電耗較低。缺點是氣泡破碎不細,一般不小于1000微米,上浮效果因而受到限制。此外,采用多孔材料曝氣上浮法,多孔材料容易堵塞,影響運行。
溶氣上浮法
是從含過飽和空氣的廢水中析出氣體,產生氣泡以實現上浮。常用的有加壓溶氣上浮法和真空上浮法,前者應用較普遍。加壓溶氣上浮法是用水泵將廢水送入溶氣罐加壓到3~5.5千克力/厘米2,同時注入空氣使其在壓力下溶解于廢水。一般溶氣時間為2~4分鐘。然后廢水通過減壓閥進入上浮池。 溶入廢水中的空氣由于突然減到常壓,便形成許多細小的氣泡逸出,從而實現上浮。上浮池內的上浮時間一般不小于 1小時。目前常采用將經過上浮處理的部分廢水(30~50%)加壓回流進入未經加壓上浮處理的廢水中實現上浮的方法。其優點是加壓廢水量小,可減少電耗,同時可以防止未處理的廢水中油品在加壓溶氣時進一步乳化。真空上浮法是使廢水中的氣泡在減壓(真空)條件下逸出的。 溶氣上浮法的主要優點是產生的氣泡直徑可小到30~120微米。氣泡直徑小,在供氣量相同時,氣泡吸附時的比表面積就大,氣泡上浮速度減慢,與吸附質點的接觸時間增加,可以提高上浮效果。因此,溶氣上浮法獲得廣泛應用。
電解上浮法
利用電能在含油廢水中的電解氧化還原效應,以及由此在電極上產生的微小氣泡的上浮作用來凈化含油廢水。如采用可溶性陽極材料,還可以同時發生電解混凝作用以凈化廢水
神寶濾業專業-聚結分離處理法
聚結分離器基本原理:
聚結分離器主要是為液-液分離設計的,它含兩種濾芯,即:聚結濾芯和分離濾芯。例如在油品除水系統中,油品流入聚結分離器后,首先流經聚結濾芯,聚結濾芯濾除固體雜質,并將極小的水滴聚結成較大的水珠。絕大部分聚結后的水珠可以靠自重從油中分離除去,沉降到集水槽中。然后油品又流過分離濾芯,由于分離濾芯具有良好的親油憎水性,從而進一步分離水分,zui終,潔凈,無水的油品流出聚結分離器。
油品先由進口管進入過濾器殼體的下部,然后從外向內流過濾芯,這時較粗的顆粒便會立即沉淀下來,由排污閥放出,較小的顆粒被濾芯攔截。zui后潔凈的油品經濾芯托盤匯集后,由出口管流出聚結分離器,隨著被處理油量的增加,沉積在濾芯上的污染物會引起聚結器壓差的上升。當壓差上升到0.15Mpa時,說明聚結濾芯已被堵塞,應予更換。
油液從聚結分離器進油口流入一級托盤,然后分流于一級濾芯內部,經過過濾、破乳、水分子長大、聚結的過程,雜質截留在一級濾芯內,聚結的水珠沉降于沉淀槽中,油品從外向內進入二級濾芯,匯集于二級托盤內,從聚結分離器出口流出。二級濾芯的材料具有憎水性,油品能夠順利通過,游離水則被擋于濾芯之外,流入沉淀槽中,通過放污閥排出。
含油污水處理是過濾凈化行業一項難度較大的問題,常見的方法有氣浮法、絮凝法等,不僅成本高耗能大,而且效果差,極易造成二次污染。
液液聚結分離技術是一項面世多年的技術,適用于互不相溶、黏度較小、有一定密度差的液液物質分離。利用不同材料對不同液體親合力的不同,將極為微小的液體聚合變大,借助重力、浮力分離。不僅可以大大加快沉降分離速度,而且可以有效去除乳化狀態的液體雜質。成本低,耗能低,無二次污染。
例如:水中直徑50微米的油珠極易懸浮于水中,當直徑大于200微米時油珠則很容易迅速上浮,我們可以利用聚結原理,選用適當的聚結元件,將其小直徑的油珠聚結成大的油珠,達到有效快速除油的目的。
BOH(博航)水中除油聚結芯特點:
1、用多層復合結構的濾料,準確控制過濾精度;
2、增大了深度濾料的使用量過濾面積,納污容量大、使用壽命長;
3、濾層結構分為過濾層、破乳層和聚結層,結構合理;
4、有機濾料和無機濾料科學搭配,大大提高破乳、聚結效果。
5、結構及材料均符合API-1581和GJB610-88標準的要求;
6、過濾效率曲線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