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泳廢水處理設備主要是對電泳涂裝之后的電泳廢水中的廢漆進行漆水分離而研發,對以有機物為主的各類高濃度污染物有很好的處理效果。具有技術性能穩定可靠,處理效果好,投資省,自動化運行,維護操作方便,不占地表面積,不需蓋房,不需采暖保溫等優點。
電泳廢水處理是一個復雜而細致的過程,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步驟:
一、預處理
格柵攔截:設置粗格柵和細格柵,攔截廢水中較大的固體雜質,如金屬碎屑、顏料顆粒等,防止其進入后續處理設備,造成設備堵塞和損壞。
調節池均質:由于電泳廢水的水量和水質波動較大,調節池可以起到均質、均量的作用,使廢水的水質和水量相對穩定,便于后續處理。
中和反應:對于酸性或堿性廢水,加入酸堿調節劑(如氫氧化鈉、石灰乳等)進行中和反應,將廢水的pH值調節到合適的范圍(一般為6~9)。
二、主處理
混凝沉淀:使用混凝劑(如聚合氯化鋁等)和助凝劑(如聚丙烯酰胺PAM),使廢水中的微粒凝聚成較大的絮體,通過重力作用沉淀下來,去除廢水中的懸浮物、金屬離子和部分有機物。
氣浮處理:對于含有較多油脂和細小懸浮物的電泳廢水,采用氣浮法進行處理。氣浮法通過向廢水中通入微小氣泡,使油滴和懸浮物附著在氣泡上,形成浮渣,然后通過刮渣機將浮渣去除。
膜分離技術:采用超濾(UF)、納濾(NF)或反滲透(RO)等膜技術去除廢水中的細小顆粒、溶解性有機物和小分子污染物。這些膜技術具有高效、節能、環保等優點,能夠顯著提高廢水的處理效果。
三、生物處理
對于經過預處理后可生化性有所提高的廢水,可以采用生物處理方法進一步去除有機物。常見的生物處理方法有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等。生物處理利用微生物的代謝作用,將廢水中的有機物分解為二氧化碳和水等無害物質。
四、深度處理
根據出水水質要求,可能還需要進行深度處理,如活性炭吸附、高級氧化技術(如Fenton氧化、臭氧氧化)或電催化氧化等,以進一步去除難降解有機物和殘留的重金屬離子。
五、消毒與排放
最后,通過紫外線或化學消毒方法殺滅廢水中的細菌和病毒等微生物,確保出水符合排放標準,然后安全排放或回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