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污水處理設備廠家
溶氣氣浮機為
城市污水處理現狀及原因分析
以來,我國城市基礎設施的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和工業建設不協調,導致基礎設施超負荷承載。特別是城市環境保護基礎設施建設,近幾年才開始興建,全國絕大多數城市的污水處理能力遠遠滿足不了實際需要。2000年全國668個城市中,有123個城市建成307座不同處理等的污水處理廠,日處理能力為1300萬m3,污水處理率為13.4%,其中1998年和1999年46個重點城市污水處理率分別為20.3%和24.7%,全國有5萬多個城鎮,370多萬個村莊,9億多人口居住地尚無污水處理設施,由此導致了嚴重的水環境污染,加劇了水資源的短缺。特別是近年來城市生活污水的污染負荷已超過工業廢水的污染負荷,而城市污水處理廠的建設遠遠不能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與上相比,我國城市污水處理率較低,其主要原因是我國的城市污水處理廠建設滯后。據資料介紹,發達國家對城市污水處理廠的建設投資都十分龐大,他們是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大規模興建城市污水處理廠的,美國、英國、日本等國七、八十年代的投資占國民生產總值的0.29%~0.88%,而我國前幾年僅為0.002%~0.003%。美國現在平均每1萬人就擁有1座污水處理廠,英國和德國每7000~8000人擁有1座污水處理廠。而我國城鎮人口中,平均每150萬人才擁有1座污水處理廠。
造成城市污水處理廠建設滯后的主要原因是:*、建設資金的缺乏,至今沒有穩定的資金來源。目前我國城市污水處理廠的建設資金主要有中央財政、國內外貸款、城市維護稅、地方預算等等,但沒有專項資金渠道。城市污水處理廠的建設費用是十分龐大的,一個中等規模的污水處理廠就需要上億元人民幣的投資,不是一個小數目。目前的狀況是,經濟欠發達地區籌措資金有困難,建不起;經濟條件較好的一些地區有錢也不愿建,因為污水處理廠沒有經濟效益。由此導致污水處理廠的建設資金總是難以落實。第二、現行管理和運行機制的掣肘也使城市污水處理廠的建設和運營陷入困境。由于沒有真正落實“污染者負擔”的政策,使得污水處理廠的運行費用沒有保障。處理1噸生活污水的成本大約是0.5元~0.7元左右,現在全國各地污水處理的收費標準不一,一般在(0.1~0.4)元/噸之間,由于收費額度偏低,致使投入運行的污水處理廠入不敷出,虧損嚴重。因為沒有足夠的資金保證其運行,只好由當地市政府給予大量財政補貼,使得污水處理廠成了各地的包袱。當地方財政因無力支付污水處理費用,使建成后的污水處理廠不能正常運行,環境保護投資就不能有效發揮環境效益。當然,這里zui根本的原因還是觀念和政策的問題。盡管這幾年國家加大了對重點流域污水處理廠的投入力度,增發的國債主要用于建設城市污水處理廠,但資金仍顯缺乏。
由此可見,各政府應當加大對污水處理廠的投入力度,同時要完善和落實污水處理的收費政策,從而保證其正常運行,才能確保我國水環境污染嚴重的勢頭得到遏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