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處理設備 污泥處理設備 水處理過濾器 軟化水設備/除鹽設備 純凈水設備 消毒設備|加藥設備 供水/儲水/集水/排水/輔助 水處理膜 過濾器濾芯 水處理濾料 水處理劑 水處理填料 其它水處理設備
上海永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暫無信息 |
閱讀:383發布時間:2015-5-15
美國斯坦福大學等機構研究人員認定,一些細菌之所以會“隱身",源于特定蛋白質主導細菌細胞壁“蛻變",以躲避人體免疫系統“偵測"或抗生素“攻擊"。
斯坦福大學生物工程學助理教授黃國禎16日發布消息說,他與同事以及普林斯頓大學研究人員聯手,借助延時顯微技術連續拍攝超過9個小時,觀察大腸桿菌在實驗條件下變化,揭開一個持續多年謎團。
二十世紀50年代,諾貝爾獎獲得者喬舒亞·萊德伯格發現,一些細菌會脫落細胞壁,不再呈現*形狀,讓免疫系統“失察";一段時間以后,這些細菌會重新獲得細胞壁,恢復原有形狀,再次全面具備感染人體的能力。
細胞壁的存在,有保護細菌作用,同時也釋放信號,觸發人體免疫系統。而抗生素的作用機理,一般針對細胞壁,試圖突破“防線",實現對細菌的殺傷。
研究人員所做的是,首先施用一種抗生素,突破大腸桿菌細胞壁,讓它改變形狀。隨后施用另一種抗生素,針對一種名為MreB的蛋白質,令細菌即使增殖,也無法恢復原有形狀,不再具備感染能力,zui終自然消亡。他們得出結論,MreB蛋白質是細菌得以“隱身"的關鍵。
黃國禎說,這項研究可以解釋細菌抗藥性成因,“對細胞壁構建過程加深理解,可望促成對抗生素運用戰略更好籌劃"。
這項研究成果由一期《分子微生物學》雜志刊載。
環保在線 設計制作,未經允許翻錄必究 .? ? ?
請輸入賬號
請輸入密碼
請輸驗證碼
請輸入你感興趣的產品
請簡單描述您的需求
請選擇省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