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項由諾丁漢大學學者們開展的研究證明,對家族病史的評估對幫助醫生發現心臟病高風險起著重要的作用。它的廣泛使用可以成為挽救生命的重要途徑。
以前的研究發現家族病史可以成為病人心臟病發幾率的指示燈,但是家族病史并沒有被系統地采集,也沒有被進行心血管疾病風險評估的醫生所采用。作為心血管疾病的風險評估的一部分,這是有史以來系統地收集家族病史。有百分之五的病人將受益于這項預防措施。諾丁漢大學基礎醫療部的研究者們同時也發現收集家族病史數據對于病人來說是簡單的,低成本并容易接受的。
這項研究的帶頭人,Nadeem Qureshi教授說:“當今利用基因測試確定擁有心臟疾病高風險的個人的方法受到相當的重視。但是我們的研究發現僅僅記錄家族病史會對確診這些高風險病人更有效率。我們的研究成果發表在性的期刊《內科紀事》上,并因重視系統收集家族病史而受到主編推薦。這令人相當振奮。”
大型隨機對照試驗在東米德蘭和英格蘭西南部由24名醫生利用6個月時間進行。他們分為12組,每組由一個醫生操控,另一個醫生進行干預練習。748名30至65歲的沒有先前確診的心血管疾病危險的病人參與了實驗。
針對所有患者,醫務人員通過記錄核心風險因素,如年齡,性別,吸煙程度,血壓和*進行心血管標準風險評分。醫生運用這個分數對病人未來10年的心血管風險進行預測。在干預練習小組中,臨床醫生也讓患者針對他們的冠心病家族史進行調查問卷填寫。如果病人有先天性心臟病的家族史,那么他的標準風險指數要再乘以1.5。這是因為這樣的病人更有可能患上冠心病(CHD),如果他們的父親或兄弟在55歲以下患有冠心病,或是母親或姐妹在65歲以下患有此病。醫生對被確認未來10年內有心臟病高風險(20% 或更高)的病人進行會診,解釋風險并建議病人改變生活習慣,諸如飲食,運動和戒煙。
研究發現對心血管疾病家族史的系統評估幾乎使確診的高風險病人人數翻番。研究也得出結論,面對有限的資源,家族冠心病風險的系統性識別在高心血管風險的篩查和預防干預措施方面提供了一個潛在的低成本的方法。這個自我檢測工具看上去更能讓患者接受而不引起焦慮,并對預防冠心病更加有效。
來源:EurekAlert中文
請輸入賬號
請輸入密碼
請輸驗證碼
以上信息由企業自行提供,信息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合法性由相關企業負責,環保在線對此不承擔任何保證責任。
溫馨提示:為規避購買風險,建議您在購買產品前務必確認供應商資質及產品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