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上海卡努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公司動態>>“千人”海龜難抵“垃圾”論文
文雙春
前不久,一位“千人”海龜受邀來長沙某高校講學,期間該校某學院院長陪同其參觀岳麓書院。“千人”與我素未謀面,連網絡上的文字交流都沒有,但來到了我所在地盤跟院長提起了我,院長立馬上了我。我向來仰慕海龜牛人,所以樂意跟“千人”見見面,在岳麓書院旁邊我們學校專門招賢納士的賓館招待了“千人”一頓。
席間東拉西扯,拉的扯的無非論文、項目、學生等等大學老師割舍不下的那些事兒。“千人”大多憑論文成為“千人”,所以一般zui愛說論文,也zui有資格說論文。扯到論文,“千人”談到了自己從鄙視和抵制到重視和笑納“垃圾”論文的心路歷程。
我請“千人”首先界定何為“垃圾”論文。“千人”說這是一個見仁見智的問題,就個人來說也是一個動態認識過程。例如,他剛回國時,在他眼中,非本領域主流刊物的論文都是“垃圾”論文,后來變成非SCI論文都是“垃圾”論文,到現在只要對某人在某些方面能發揮功效的論文都不是“垃圾”論文。何謂對某人在某些方面能發揮功效?是曰老師拿著能過考核、得獎金、報項目、評職稱 …… ,研究生拿著能得榮譽、混畢業、獲學位、找工作……。
我和院長一致夸獎“千人”有覺悟,是俊杰。與主流保持高度一致者視為有覺悟,識時務者為俊杰。很多高校,特別是發展中高校(在國內高校中的地位跟發展中國家相當),采取以數量為導向的科研考核和學術評價方法,這種方法的核心是人無高低貴賤之分,論文只有數量多少之別。在這樣的高校,抱持“板凳寧坐十年冷,文章不寫半句空”的慢工出細活者,將不僅喪失很多發展機會,甚至連活路可能都沒有。
“千人”就供職于發展中高校,對此深有同感。他說回國組建團隊后,開張伊始,天天給團隊年輕老師和研究生念洋經:nature, science, impact factor, h-index, citation, 嚴格限制他們撰寫所謂的“垃圾”論文。但不久他就發現這樣做對團隊年輕老師和研究生不利。全國人民都在“搶抓機遇,大干快上”,他老人家卻逆潮流而動,摁住一班年輕人“閉門造車,寧靜致遠”,結果“車”尚未造出,機遇都被別人抓了,你尚未致遠,別人都把位占了、把路擋了。
院長說,好文章要磨時間,有時甚至要超出領導的任期,而中國的很多事情就是一陣風,抓住了,一步步步,錯過了,過了這個村就沒了那個店,“不寫‘垃圾’”是口號,“多造‘垃圾’”是*。在中國,聽話要聽音,做事要順意,識妙音、順“佛”意者曰有頭腦、有覺悟,才可平步青云,把鋪天蓋地式口號當圣言者都是幼稚和不成熟的表現,充其量成為站在路邊鼓掌的人。
“千人”繼續以案例抒發無奈和不滿。例如,你團隊年輕人可以不寫“垃圾”論文,但其他年輕人用“垃圾”論文換來了票子、位子、帽子。年輕老師可以承受少拿獎金和基金,但接*考核不稱職,更耽誤不起職稱晉升。再如,你按正規模式培養研究生,抓基礎,訓思維,授方法,出成果,但更多的導師深諳學生只求文憑和飯碗,“垃圾”不要緊,只要文憑真,因此簡化甚至省略科研訓練環節,研究生修完課程后,立馬被送往企業,學業與就業對接,文憑和飯碗短平快。兩相比較,你的學生只能身在曹營心在漢,只想造篇“垃圾”趕快逃,逃不了就耗。
“千人”揶揄自己現在幾成孤家寡人了,有些年輕老師已離他而去,而研究生也不再選他當導師。他總結自己落入如此境地的根本原因是與“垃圾”為敵,而大學里,早發“垃圾”早占位置早當爺,多發“垃圾”多得獎金多評優。“千人”還用“道不同不相為謀”聊以自慰,他把目標再次對準研究生,說現在的研究生絕大多數興趣和目標都不在科學研究,跟研究生談學術不是雞同鴨講就是對牛彈琴,因此非常難帶,不理解為何許多導師還要爭著搶著去帶。
院長感覺“千人”過于天真,便先安撫他要淡定,再啟發他:“招研究生就像生兒子,當然多多益善;帶研究生就像放羊,一只是放,一群也是放。學生難不難帶,關鍵取決于導師對學生的期望,正如父母對子女的期望。父母如果望子成龍、望女成鳳,自然要費心費力,如果只求子女有口飯吃,那么基本上可以只管生、不管養。現在的研究生絕大多數只求一個飯碗,這對‘父母’來說省心不少,就像我們這代人,大多數是自然成長的,但餓死的很少。導師認識到這一點,于己于學生就都可松綁。”
席間“千人”和院長來回交鋒多個話題,我一直洗耳恭聽。我對“千人”的“垃圾”觀zui感興趣,于是把話題又拉回到“垃圾”:“其實,日常生活中,垃圾是必然產物,窮人富人都產垃圾,只是有時富人的垃圾也許是窮人的寶貝,但富人不能因此鄙視窮人。產垃圾和撿垃圾都是正常現象,不正常的是垃圾很值錢、有市場,甚至比罕世寶物還值錢、還搶手,這就勢必導致產垃圾和撿垃圾的人特別多。”
“千人”一言以蔽之:“‘垃圾’論文泛濫,怪就怪在中國的大學就是垃圾收購站。”院長談興正濃,又接過“千人”的話:“有道理。正如沒有買賣就沒有殺害,等哪一天中國的大學有鑒別能力了,關閉了‘垃圾’收購站,或者對‘垃圾’分類處理,‘垃圾’論文才能回到它該去的地方。在這之前,誰鄙視‘垃圾’論文,不是站著說話不腰疼,就是人品有問題。”
席畢,在我送二位上車的路上,院長悄悄跟我說,他有一個體會:可以跟“千人”吃飯,但不可以跟“千人”共事。元芳,你怎么看
來源:科學網
請輸入賬號
請輸入密碼
請輸驗證碼
以上信息由企業自行提供,信息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合法性由相關企業負責,環保在線對此不承擔任何保證責任。
溫馨提示:為規避購買風險,建議您在購買產品前務必確認供應商資質及產品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