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上海逸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公司動態>>Nature子刊發文介紹復旦跨學科新舉措
今年5月,“復旦-丁鐸爾中心”成立,這一中外合作的研究中心將通過文理醫領域等多個學科的合作,共同進行氣候跨學科研究。近期Nature子刊Nature Climate Change發表題為“Partnering with China”的文章,介紹了這一中心,以及其在推動氣候跨學科研究方面的新舉措。
上海逸峰生物公司專業供應Elisa試劑盒,*,可免費提供代測服務,詳情請點擊
復旦-丁鐸爾中心(The Fudan Tyndall Centre)由復旦大學與*學術機構--英國丁鐸爾中心(UK Tyndall Centre)合作建設。其學術指導委員會成員包括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小組(IPCC)首任主席羅伯特·沃森(Robert Watson),原國家*部長徐冠華院士等,負責人包括英國東英吉利大學副校長Trevor Davies教授,以及復旦大學駱亦其教授,其中Trevor Davies教授是復旦大學特聘講座教授。
駱亦其教授長期致力于生態系統碳,氮和水分循環研究,其研究方向主要為植物生理生態學,生態系統生態學,生物地球化學循環和生態模型。他在濕地生態系統,草原生態系統和森林生態系統等方面都作了卓有成效的研究,在Science, Nature, Ecology, Bioscience, Global change biology, New Phytologists等刊物上發表多篇文章 。
據報道,“復旦-丁鐸爾中心”及其平行機構--復旦大學環境變化研究所致力于四方面的任務。一是整合復旦大學在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的優勢力量,開展多學科交叉的變化研究;二是積極開展合作,尋求多國共同解決環境問題的對策;三是通過為政府決策提出科學依據,向公眾進行宣傳和教育等社會服務,為減緩氣候變化做出貢獻;四是培養變化領域多學科交叉研究的人才。
值得關注的是,這一中心主要是將環境科學與工程、生物學(生態學)、化學、歷史地理、公共衛生與健康學、經濟學、法學、新聞學以及關系與公共事務等9個學科和院所的研究力量整合起來,聚焦于氣候變化科學的重大科學問題。這也是近年來跨學科研究的又一表現。
之前美國NIH曾提出的醫學研究路線圖(Roadmap for Medical Research)項目就決定出資組建9個跨學科研究(interdisciplinary research)聯合體,以這種方式促成不同學科/專業的結合研究,這一舉措旨在使那些通過常規研究方式未能解決的醫學挑戰得到更好地應對甚至化解,而且也是嘗試對現行的生物醫學和行為科學研究模式或文化進行變革的一種表現。
國內近年來也越來越重視跨學科研究,比如武漢大學去年就投入了大筆資金,進行跨學科創新平臺的建設。
來源:生物通
請輸入賬號
請輸入密碼
請輸驗證碼
以上信息由企業自行提供,信息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合法性由相關企業負責,環保在線對此不承擔任何保證責任。
溫馨提示:為規避購買風險,建議您在購買產品前務必確認供應商資質及產品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