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材料*產品降價雙重夾擊 藥業中考成績下滑
截至7日,已有三分之一的醫藥上市公司公布了今年中期業績報告,受到原材料*、產品降價的雙重夾擊,多數醫藥上市公司今年上半年利潤增長不理想,與去年同期的增幅相比明顯下降。
成本持續上漲
8月6日,華潤三九000999.SZ)公布2011年中期報告,盡管其上半年的主營業務收入比去年同期增長了23.98%,達到24.53億元,但凈利潤的增幅僅有1.9%,僅有3.97億元。
華潤三九稱,報告期內公司費用控制面臨很大壓力,原材料價格居高不下,尤其是中藥材與白糖價格同比漲幅在30%以上。成本上升導致公司毛利率持續下降,今年上半年公司整體毛利率同比下降近3個百分點。
這樣的情況在醫藥上市公司尤其是中藥上市公司中較為普遍。8月3日發布中期報告的江中藥業(600750.SH)的情況甚至還要糟糕:公司上半年實現銷售收入8.84億,同比下降15.16%;實現凈利潤9910萬,同比下降20.78%。
興業證券[15.50 -3.55% 股吧]分析師王晞分析,江中藥業上半年凈利潤大幅下滑是由兩個因素引發的:一是上半年太子參價格不斷高漲,江中藥業整體毛利率同比下降18.77個百分點;二是在主打產品*片面臨原材料*的巨大壓力下,江中藥業開始減少主打產品銷量,這樣也促使其上半年的銷售收入也大幅下降。
原料藥企業海普瑞(002399.SZ)也面臨原材料*的困境,海普瑞今年上半年實現營業總收入15.7億元,同比下降13%;實現凈利潤3.62億元,同比下降39.51%。業績大幅下滑的原因主要是原材料肝素粗品價格大幅上升,同比增加高于90%,遠遠高于相應產品銷售單價同比增長速度。
產品持續降價
在成本上揚壓力之前,有產品定價權則意味著利潤的保證,但對大多數藥企而言產品定價權并不在自己手里。
無論是中藥企業,還是化學藥企業,今年共同面臨的都是產品持續降價的環境,一方面是國家*的降價令仍然繼續,另一方面各省基本藥物采購招標“唯低價是取”的局面無法改變。
從醫藥行業基本面來看,上半年醫藥行業銷售收入保持高速增長,但利潤增長急速下降。國家*公布的數據顯示,1~6月醫藥制造業銷售收入同比增長30.03%,達到6563.31億元;累計利潤總額達656.68億元,同比增長21.67%。
與2010年上半年醫藥行業累計利潤37%的增幅相比,今年上半年增幅回落了15個百分點。中國醫藥企業管理協會會長于明德指出,這主要是由于基本藥物采購的“中標”和衛生部的抗菌藥物臨床使用限制兩大政策所致。
醫藥上市公司今年1~5月的銷售收入增幅與利潤增幅在行業平均增幅以下或持平:醫藥行業1~5月累計銷售收入與累計利潤增幅分別為28.9%與18.5%,而醫藥上市公司1~5月的銷售收入與利潤增幅分別為22.9%與18.5%。
“醫藥上市公司均為行業企業,企業的增長不如行業平均水平,說明產業政策導向出了問題。”于明德指出,基本藥物采購“唯低價是取”的政策導向對行業發展尤其是企業發展不利。
對于全年的預期,于明德分析說,“今年全年醫藥行業銷售收入增長是肯定的,預計全年增幅能達到23%~24%,但利潤增幅放緩成定局,全年的增幅可能不到20%。”
請輸入賬號
請輸入密碼
請輸驗證碼
以上信息由企業自行提供,信息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合法性由相關企業負責,環保在線對此不承擔任何保證責任。
溫馨提示:為規避購買風險,建議您在購買產品前務必確認供應商資質及產品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