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安徽亨利儀表電纜有限公司
主營產品: 硅橡膠電纜,高壓扁電纜,計算機電纜,控制電纜,變頻電纜,補償導線,丁晴電纜,高溫電纜,信號電纜,本安電纜,屏蔽電纜 |

聯系電話
18726217599
公司信息
- 聯系人:
- 黃玉璋
- 電話:
- 86-0550-7516359
- 手機:
- 18726217599
- 傳真:
- 86-0550-7511306
- 地址:
- 安徽省天長市銅城鎮工業園區緯三路169號
- 郵編:
- 239311
- 個性化:
- www.hltzdl.com
- 網址:
- www.cn-hl.net
促進電線電纜產業理智-健康發展的關鍵
2014-12-27 閱讀(375)
在經濟和社會發展轉型的過程中,用戶對電線電纜的需求不斷增多,比如汽車用線纜、核電用線纜等。所以,電線電纜企業一方面要更快地適應工業化發展的需求,另一方面要解決“如何能夠通過抓質量、抓品牌、抓創新、抓市場規范,進一步提升行業競爭力"的問題,力爭在較短的時間內從低端市場轉向中市場。
其次,我國電線電纜企業要勇于走出,走向世界市場。近些年,貿易保護注意不斷抬頭,貿易摩擦不斷,企業在此狀況下要認真實現由大變強,不斷地總結電線電纜產業在質量工作和產業的核心競爭力,同時還要研究自身在未來階段將要滿足的國內需求、競爭和經濟發展面臨的復雜態勢,如何進一步加強自身核心競爭力。
再次,提升質量不僅僅是要保證現在生產產品的質量,還涉及到整個生產管理,包括售前、銷售、售后過程中的服務質量。比如企業一定要對產品的生產管理過程,做全面質量管理,把不斷的持續完善提升作為重要內容。
此外,電線電纜生產企業要和原材料企業建立的戰略合作關系。因為將產品定位從中低端轉化為,僅僅依靠質量管理和現有工藝技術、生產條件改善是不夠的。當前,受到越來越多的耐高壓、耐高溫復雜環境的限制,需要用新的材料、新的工藝生產出更高質量的電線電纜。同時,電線電纜企業要努力提升產業的聚集程度,使得自身在綜合領域和細分市場中脫穎而出。
總而言之,強化企業質量監管,大力推進質量提升,是促進電線電纜產業理智、健康發展的關鍵。想要改變中國電線電纜行業“大而不強"的尷尬局面,實現“中國制造"到“中國創造"的升華,就必須要求企業增強責任感、使命感和緊迫感,著力解決制約質量提升的深層次問題、機制性矛盾和關鍵性癥結,采取有效措施,從原材料到半成品、成品各個環節的嚴格把關,為電線電纜產業發展提供堅強有力的質量保障。在當前社會經濟大背景下,我國電線電纜企業如何“潔身自好"、厚積薄發,在保證自己的既定利益同時,為規范市場、提高電線電纜產品質量做出自己的努力,還是一個值得全社會共同深究的課題。相信只有多管齊下,通過多家單位--政府、檢測機構、企業、用戶等共同聯手、共同協作,才能真正改變我國電線電纜企業大而不強的發展現狀,為線纜市場注入新活力。
一般而言,核心競爭力是指相較于競爭對手所具備的競爭優勢和核心能力。對于電線電纜企業而言,核心競爭力更多地指向產品、技術和市場。
縱觀我國電線電纜產業,四個方面的問題尤為突出:一是產業發展不成熟;二是產業集中度不高;三是發展后勁不足;四是利益當先的觀念始終在作祟。
缺失競爭話語權
毋庸置疑,產業發展程度、發展規模、發展動力以及發展目的都是反映核心競爭力的關鍵要素。但是在我國電線電纜產業中,這些關乎核心競爭力的因素全部火候不足。比如我國電線電纜產業發展處于“以量取勝"的低水平發展階段,產品在國內市場上競爭異常激烈,但市場競爭能力嚴重不足,不少企業以犧牲質量謀求在低價競爭和無序競爭環境中“活下去";整個電線電纜行業深陷“二八原則",行業集中度低;大多企業將眼光聚焦于低端產品,對線纜產品投入研發經費不足,再加上高素質人才匱乏,導致整個行業創新能力不足;獲取高額利益無可厚非,但大多企業將利益作為衡量企業的*標準。為了賺取更多的利潤,企業寧愿丟失誠信,放棄質量安全責任義務,偷工減料,蓄意逃避監管,把用戶的安全當做兒戲。
因此,我國電線電纜企業要想實現“大而強"的發展目標,務必要丟棄自身的“糟粕",承擔起應該承擔的責任。比如電線電纜生產企業及從業者,要嚴格要求自己,對產品、工藝精益求精;政府相關單位、部門、機構要全力支持、配合和監督。
拾遺補缺 提升品牌影響力
企業應力求以提升電線電纜產品質量為基礎,提高產品在生產全過程的質量管理水平。推動企業建立全面質量管理體系,著重培養技術人才,加強各方面合作,形成合力,加大技術創新,通過運用新材料、新技術、新工藝等方式提升產品質量水平,提高產品附加值。以此來支持自身做大做強,創建品牌,形成競爭力。同時,更要依靠國家、省級、市級、縣級各檢測機構嚴格律己、規范自我,加大抽查力度,對出廠成品進行嚴格的監測和把關;依靠政府出臺科學的規范措施、質量監管措施,出臺合理的激勵和懲罰機制。某業內人士指出,電線電纜行業和中國基礎工業相比具有很大的相似性,業內企業要以提升質量為核心環節,延伸到品牌和市場,向技術創新轉移,整體提升行業的核心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