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安徽亨利儀表電纜有限公司
主營產品: 硅橡膠電纜,高壓扁電纜,計算機電纜,控制電纜,變頻電纜,補償導線,丁晴電纜,高溫電纜,信號電纜,本安電纜,屏蔽電纜 |

聯系電話
18726217599
公司信息
- 聯系人:
- 黃玉璋
- 電話:
- 86-0550-7516359
- 手機:
- 18726217599
- 傳真:
- 86-0550-7511306
- 地址:
- 安徽省天長市銅城鎮工業園區緯三路169號
- 郵編:
- 239311
- 個性化:
- www.hltzdl.com
- 網址:
- www.cn-hl.net
電纜智能檢測技術的重要性
2015-2-5 閱讀(661)
開發智能檢測技術
目前,電線電纜行業已經認識到電纜智能檢測技術的重要性。比如青島漢纜就已與華北電力大學合作,研制在線檢測設備。
據介紹,目前常用的電纜檢測方法主要有兩種:直流試驗和交流試驗。直流試驗的缺陷 是在電纜內部積累電荷,留下了損壞電纜的隱患,交流試驗則只能檢測部分較大的缺陷,對真實狀態無法進行評估。因此,對電纜進行狀態診斷及評估,是合理安排電纜更換,保證電力供應安全可靠的一個重要技術手段,也是在智能電網中實現對電纜有效管理的極其重要的部分。業內相關人士對此表示,狀態評估通常分為在線(帶電)和離線(不帶電),但目前兩種方法均剛剛起步。
理論上,在線方法能夠實時記錄下電纜的狀態,但截至目前還尚未積累足夠的在線監測經驗,監測技術也尚未成熟;對于已經敷設的電纜,安裝在線監測裝置必然在電纜系統增加額外的部件,但可能會影響到電纜的安全可靠運行。
離線方法僅在必要時(定期)通過評估獲知電纜的狀態,因此更具靈活性和可操作性,但同樣因研究時間較短仍存在很多有待解決的問題。
智能電網技術的發展不僅改善了電網系統的穩定性,更是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堅實的基礎。自2009年公司提出智能電網發展規劃以來,國內外電力設備制造企業紛紛調整研發方向,攻關智能設備。變壓器、高壓開關、電抗器等一次設備行業,研究與傳感器結合實現智能化的可能;繼電保護裝置、自動化控制設備等二次設備行業,則紛紛與一次設備廠商合作,探索一次、二次設備集成融合的途徑。
在智能電網全面建設的背景下,電力電纜企業需要集思廣益,思考如何生產出智能型電纜以適應智能電網的需要。那么,電纜的智能化方向在哪里?
電纜與一次設備智能化區別
對于電纜行業而言,要實現“智能"絕非一件易事。因為電纜實現“智能"的途徑與方法與變壓器等產品有著很大的不同。
一般而言,二次設備結合是實現變壓器智能化的99%有效手段,譬如在變壓器內的某些部位安裝傳感器,確保變壓器的溫度變化、噪聲等處于時時可監控狀態。但電纜卻并非如此。
究其原因發現:*,電纜在單位年限內出現故障概率不大。我國建設堅強智能電網的目的,是確保電網的安全可靠,讓人們用起來更方便、更放心。這就要求電網相關設備更加可靠。對此,青島漢纜股份有限公司總工程師陳佩云表示,減少電纜故障發生的措施就是使用合格的電纜,設置安全的電纜通道和按規程敷設,定期檢查,進行狀態評估。
第二,電纜產品與變壓器產品的特性不同。國家電線電纜質量監督檢驗中心主任吳長順表示,電線電纜產品有別于變壓器、電容器、套管等高壓電器產品,后者是單元式產品,成本低,便于測量和監控,利于智能控制設計、實施。而電纜是分布式產品,線路長,沿線環境條件復雜,影響因素多,不利于與傳感器結合。
第三,受成本因素影響比較大。倘若要在如此龐大的電纜線路中全部增加傳感器產品,那么將花費巨額成本,并且技術的可靠性也有待進一步探討。
日前,國外研究機構Navigant Research發布研究報告稱,2014年,智能電網技術收益將達到441億美元,隨著世界各國加大智能電網投資建設的步伐,預計到2023年,這一數據將增至702億美元。相關人士表示,海上風電場或遠程風電場、太陽能發電站與大陸電網的互聯是驅動輸變電系統升級智能電網的主要原因。未來10年,亞太地區以及其他發展中地區的電氣化改造也是推動智能電網發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此外,發達地區如歐洲和北美,將進一步推動智能電表普及,改善區域電網穩定性和安全性。
由上得出,電纜的智能化道路不能*效仿一次設備實現智能的途徑,它需要開辟出新的智能化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