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方法介紹
*屬于抑制嘌呤合成途徑的系胞同期特異性藥物,化學結構與次黃嘌呤相似,因而能競爭性地抑制次黃嘌呤的轉變過程,本品進入體內,在細胞內必須由磷酸核糖轉移酶轉為6-巰基嘌呤核糖核苷酸后才具有活性。用*治療白血病常產生耐藥現象,其原因可能是體內出現了突變的白血病細胞株,因而失去了*轉變*核糖核苷酸的能力。
*主要有以下適應癥:
1、絨毛膜上皮癌、
2、惡性葡萄胎、
3、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
4、急性非淋巴細胞白血病、慢性粒細胞白血病的急變期。
*的具體使用方法如下:
1.成人常用量(1)絨毛膜上皮癌。每日按體重6—6.5mg/kg,分2次口服,以10日為一療程,療程間歇為3—4周。(2)白血病。①開始,每日按體重2.5mg/kg或按體表面積80一100mg/平方米,每日1次或分次服用,一般于用藥后2—4周可見顯效,如用藥4周后,仍未見臨床改進及白細胞數下降,則可考慮在仔細觀察下,加至按體重5mg/kg;②維持,每日按體重1.5—2.5mg/kg或按體表面積50一100mg/平方米。
2.小兒常用量:每日按體重1.5—2.5mg/kg或按體表面積50mg/平方米,一次或分次口服。(1)本品無論單用或聯合應用時,均有抑制骨髓造血及免疫功能的反應,因而必須根據具體需要給予適當的支持療法,例如新鮮血、血細胞成分、抗生素等。(2)有腎或肝功能不全的患者,應適當地減少劑量。
3.服用本品時,應適當增加患者液體的攝入量,并使尿液保持堿性,以阻止患者血清尿酸含量的增高及尿酸性腎病的發展。但加用*時則應謹慎,用于血尿酸含量顯著增高的患者,如每日加服300—600mg的*時,*的劑量應減少至每日常用量的1/3一1/4,這樣既能減慢*的代謝,減少該藥的毒性,又能阻止或減少高尿酸血癥的產生。由于*會出現遲緩作用,因此在療程中出現顯著的粒細胞減少癥、粒細胞缺乏癥、血小板減少癥,出血或出血傾向、黃疸等征象時,即應立即停藥,當白細胞不再繼續下降而保持穩定2—3日或已上升時,再恢復給原來藥物劑量的一半,繼續服藥。(4)用藥期間應注意定期檢查周圍血象及肝、腎功能。每周應隨訪白細胞計數及分類、血小板計數、血紅蛋白量1一2次,如血細胞在短期內有急驟下降現象者,應每日觀察血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