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改變了的有絲分裂紡錘體,可防止母本和父本DNA的混合,從而產生了一個單親的后代。那么它可能對印跡和表觀遺傳學研究有何影響呢?
性可能是神秘的,但從遺傳學上來說,接下來會發生什么并不神秘。精遇到卵子,遺傳混合隨之而來,然后,承載著母親和父親混合遺傳屬性的下一代就出生了。
這個過程被稱為孟德爾遺傳,自古以來,正是通過這種方式,有性生殖的生物——從人類、果蠅到恐龍得以繁衍生息。但事實證明,他們不一定要這樣。延伸閱讀:挑戰孟德爾和達爾文定律的基因;自私基因打破百年孟德爾分離定律;Science:當CRISPR技術遇上孟德爾遺傳定律。
在《Nature Biotechnology》發表的一項研究中,馬克斯普朗克生物物理化學研究所的Judith Besseling和Henrik Bringmann,在秀麗隱桿線蟲中描述了一種所謂的“非孟德爾遺傳”的策略。修補有絲分裂紡錘體,可破壞在*個胚胎細胞分裂前發生的母系和父系遺傳物質融合。因此,通過這個過程所產生的細胞代表父母其中一方,而不是兩方。
瑞士洛桑大學的博士后研究員Alexandra Bezler也研究非孟德爾遺傳,她說:“這項研究是開創性的。以前沒有人這樣做過。”
據Bringmann介紹,該方法具有廣泛的應用范圍,從育種學和表觀遺傳學,到合成生物學。“這是一個很好的概念驗證,表明通過改變細胞的生物學結構,我們可以制備具有新性能的細胞——并zui終制備出動物。”
調節基因的表達
孟德爾遺傳并非Bringmann的研究重點。他的實驗室主要集中于睡眠的調節和功能,但在遺傳學和細胞生物學的背景下,他還研究有絲分裂紡錘體。
在2011年,Bringmann的研究團隊描述了一種方法,通過調整密碼子的使用,來調節線蟲外源蛋白的表達。基本上,通過細胞的tRNA豐度來指導一個轉基因中密碼子的使用,該團隊發現,他們可以促進或抑制線蟲體內的蛋白表達。他們用來測試這種方法的其中一個蛋白是GPR-1——有絲分裂紡錘體的一個組成部分。
在細胞分裂中期,有絲分裂紡錘體由微管和分子馬達構建而成,定位在分裂細胞中心的姐妹染色單體,然后在后期把單個染色體分開,從而確保兩個子細胞能接收全部的遺傳物質。
GPR-1是這一過程的一個臨界力調節器。GPR-1缺失可削弱紡錘體拉力;蛋白質的過度表達可能分解結構,從而產生的不是一個雙記紡錘體,而是兩個單極紡錘體。Bringmann想知道,在胚胎發育的*次細胞分裂過程中發生了什么。
為了弄清這一點,他和Besseling使用密碼子適應性來增加GPR-1在秀麗隱桿線蟲生殖細胞中的特異表達。然后他們讓一個精和一個卵子受精,并通過時間推移顯微鏡觀察發生了什么事。據預測,兩個原核——每一個都包含一個親本的遺傳物質,被猛拉分離成兩個子細胞,才可以融合。因此,從這些胚胎生長起來的線蟲,含有來自父親或母親的遺傳物質,而不是兩者兼有。
Bringmann說:“這是一件很酷的事情,并且它是可行的。每當你將這些有絲分裂紡錘體混在一起時,通常會有一種致命的殺傷力。但在這種情況下,遺傳物質的分離是如此的干凈,因此能使胚胎存活下來。”
五彩繽紛的線蟲
為了生動地證明這一點,Besseling和Bringmann用綠色熒光蛋白(GFP)標記GPR-1過表達的雌雄同體,用紅色熒光蛋白tdTomato標記正常雄性個體。在正常的孟德爾遺傳中,產生的后代是由*表達兩個蛋白(在雙色覆蓋中它們顯示黃色)的細胞構成的。但是當GPR-1過表達時,動物包含的細胞是單色的。
在模式生物中,線蟲是*的,因為它有一個定義的和不變的細胞譜系。研究人員已經地查明在成蟲中哪一個細胞是由哪一個祖細胞產生的,并且他們可以將這些譜系一直追溯到兩細胞階段。當一個線蟲受精卵分裂時,它產生了兩個細胞,AB和P1。前者產生特定的體細胞組織,包括神經系統;后者產生其余的體細胞組織,以及生殖細胞系。通常情況下,這并不重要,因為每一個細胞都是相同的。但是使用Bringmann的技術,如果AB細胞是父系來源,結果將是,這條線蟲具有一個父系的神經系統和母系的配子;如果AB細胞是母系來源(如zui常見的情況),則情況可能是相反的。
Bringmann說:“zui終,這是克隆動物的一種新方法。”
該小組報道了28%的相對高的致死率,在一些組合中是63%,可能源于一個事實:雄性線蟲沒有Y染色體——它們是“XO”。作為父系來源的配子沒有X染色體,具有父本配子的非孟德爾線蟲,在與雄性配時有50 / 50的機會產生一個*不包含X染色體的胚胎。這些細胞顯然是不能存活的。”
這種方法有幾個令人興奮的應用,特別是遺傳學和表觀遺傳學。例如,它使科學家能夠制備嵌合體動物,在這種動物中,相同生物體中的不同組織,是由具有不同表型的父母本產生的。Bringmann說:“在這里,整個基因組,而不是個體突變,是優勢所在。”
非孟德爾動物也應該能夠為研究遺傳印記提供一個平臺,某些基因的差異表達取決于它們是母系來源還是父系來源。它們可以被用來研究環境因素對動物后代的影響,一個叫隔代遺傳的現象。
據Bringmann介紹,非孟德爾遺傳策略應該也適用于其他高等真核生物,包括小鼠,因為GPR-1是高度保守的。事實上,在哺乳動物組織培養物中的初步實驗顯示,GPR-1過度表達可導致相似的增力,雖然尚未在受精卵中嘗試過。
然而,Bezler認為,當研究人員沿著進化階梯向上爬時,該方法可能不那么有用,因為其他生物并不與線蟲共有嚴格定義的細胞譜系。雖然單個細胞確實是母系或父親的起源,但整個組織可能會不是。她說:“這將是隨機的,在每一種動物中它將是隨機的。”這可能會使大規模的分析變得復雜化。
但至少在秀麗隱桿線蟲中,Bezler看到了相當大的希望。她說:“我們訂購了菌株。我們會用它做一些事情。”
深圳子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