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項具有里程碑意義的研究中,以色列特拉維夫大學的研究人員揭開了黑色素瘤(侵襲性的皮膚癌)的轉移機制。
在《Nature Cell Biology》雜志上發表的一篇論文中,科學家們發現,在擴散到其他器官之前,黑色素瘤會發送出含有microRNA分子的微小囊泡。這可誘導的形態變化,準備用于接收和運輸癌細胞。研究人員還發現了可以阻止這個過程的化學物質,因此是有前景的候選藥物。
TAU Sackler醫學院人類分子遺傳學和生物化學系的Carmit Levy博士指出:“黑色素瘤的威脅不在于出現在皮膚的初始腫瘤,而在于它的轉移——腫瘤細胞擴散至重要器官如腦、肺、肝和骨。我們已經發現癌癥如何擴散到遠處的器官,并找到方法在轉移階段之前阻止這個過程。”
的形態變化
根據皮膚癌基金會的數據顯示,黑色素瘤是侵襲性和致死性的皮膚癌,每52分鐘就有一個人死于黑色素瘤,而過去三十年來診斷的病例數一直在上升。盡管多年來發展了一系列的治療方法,但這種危及生命的疾病仍然沒有*治愈的方法。相關閱讀:Nature專題:Nature專題:太陽下的黑色素瘤。這項新的研究提出了新的和有效的方法,來診斷和預防這種zui致命的皮膚癌。
研究人員首先研究了取自黑色素瘤患者的病理樣本。Levy博士說:“我們研究了侵入性階段之前的早期黑色素瘤樣本。令我們驚訝的是,我們發現(皮膚的內層)的形態發生了變化,這是以前從未被報道過的。我們的下一個任務是,找出這些變化是什么,以及它們與黑色素瘤有何關聯。”
在隨后的研究中,該研究小組發現并阻止了黑色素瘤轉移中的一個中心機制。據Levy博士說,多年來科學家們已經知道,黑色素瘤形成于皮膚的外層——表皮。在這個早期階段,癌癥無法發送定植的癌細胞,因為它不能進入血管——攜帶細胞到達身體其他部位的“公路”。在表皮內沒有血管,腫瘤首先需要與通過的豐富血管接觸。但是,這種連接是如何產生的呢?
Levy博士說:“我們發現,即使在癌癥本身侵入之前,它就能發送出含有分子microRNA的微小囊泡。這會誘導的形態變化,準備用于接收和運輸癌細胞。然后,我們清楚地認識到,通過阻斷這些囊泡,我們或許能夠*阻止這種疾病。”
將黑色素瘤轉化為非威脅性疾病
在發現了這一機制后,研究人員開始尋找可在早期階段干預和阻止黑色素瘤的物質。他們發現了兩種這樣的化學物質:一種(SB202190)可抑制囊泡從黑色素瘤釋放到;另一種(U0126)甚至可在囊泡到達后防止的形態變化。這兩種物質都在實驗室中進行了成功測試,并可能作為未來藥物的良好候選者。此外,以及囊泡本身的變化,可以作為強大的指標,用于黑色素瘤的早期診斷。
Levy博士說:“我們這項研究是向著‘*治愈zui致命的皮膚癌’邁出的重要一步。我們希望這一發現將有助于使黑色素瘤成為一種非威脅性的、容易治愈的疾病。”
由于能夠在肺、肝臟或大腦等重要器官中形成轉移灶,黑色素瘤尤其危險。紫外線輻射被視作是zui重要的引發因子。來自波恩大學的一個跨學科研究小組現在發現,曬傷不僅直接改變了色素細胞的基因組,還間接通過周圍組織中的炎癥過程促成了這一惡性疾病形成。這些研究結果在線發表在的《自然》(Nature)雜志上。
2014年8月在《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發表的一項研究中,倫敦大學國王學院的科學家們發現了黑素瘤皮膚癌細胞侵入健康組織和擴散全身的一種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