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脫硫增效劑,盡管濕法脫硫技術的工藝成熟,脫硫效率高,但是它也存在著初期投資大(占發電機組投資的10%~30%)、運行費用高(約占發電成本的10%~20%)、容易結垢等不足。同時由于吸收劑石灰石的溶解度小,導致液相傳質差,脫硫過程中脫硫漿液的pH值波動劇烈,嚴重影響石灰石的利用和脫硫效率。而且隨著煤炭大量的開采和使用,煤炭品質逐漸降低,電站煤粉鍋爐的煙氣含硫量逐漸升高,使某些已經投運的脫硫設備即使在其設計脫硫效率下也很難達到日益嚴格的SO2排放標準。在眾多燃煤電廠煙氣脫硫技術中,濕法煙氣脫硫一直占據著主導地位,目前在世界上已經建成的脫硫裝置中,濕法脫硫裝置約占80%;由于石灰石價廉易得,因此在濕法煙氣脫硫過程中廣泛應用作為脫硫吸收劑。在濕法石灰石—石膏脫硫工藝中SO2從煙氣中的脫除過程涉及到氣、液、固三相物態,涉及一系列的化學反應過程,其中對脫硫反應起到控制性反應的過程是SO2從氣相轉移到液相的過程。根據通用的雙膜理論,假設SO2從氣相轉移到液相的過程是:SO2氣體靠湍流擴散從氣相主體到達氣膜邊界;之后靠分子擴散通過氣膜到達兩相界面;在兩相界面上SO2氣體分子從氣相溶入到液相;再靠分子擴散通過液膜到達液膜邊界;之后通過湍流擴散從液膜邊界表面進入液相主體。SO2的傳質過程既受液膜阻力的控制,又受氣膜阻力的控制,氣膜控制主要發生于入口SO2濃度較低的工況。 當入口SO2濃度較低而液氣比L/G較高時,在一定范圍內,脫硫效率不會因為SO2濃度增加而降低。當SO2濃度繼續增加,達到一定濃度時,脫硫效率將下降,此時,SO2的吸收由受氣膜控制向雙膜控制過渡,后轉向受液膜控制。我國,幾乎所有用石灰石做吸收劑的脫硫系統SO2的吸收過程受液膜阻力控制。因此,在石灰石-石膏煙氣脫硫過程中,若能采用有關技術方式減小SO2吸收的液膜阻力,就可有效提高脫硫反應速度,提高脫硫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