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葉及相關制品的檢測需涵蓋安全性、品質特征及真實性等多個維度,以確保產品符合國家標準、國際規范及消費者健康需求。以下是綜合各來源整理的核心檢測項目及方法:
農藥殘留檢測
重點項目:聯苯菊酯、吡蟲啉、毒死蜱等(GB 2763-2024)
檢測方法:QuEChERS前處理結合GC-MS/MS或LC-MS/MS,快速篩查可用ELISA試劑盒
重金屬污染檢測
關鍵指標:鉛(Pb≤5mg/kg)、鎘(Cd)、砷(As)等(GB 2762-2022)
方法:ICP-MS(內標法)或X射線熒光光譜(XRF)初篩
微生物及真菌毒素
項目:菌落總數、大腸菌群、黃曲霉毒素B1(≤5μg/kg)
方法:HPLC-FLD結合免疫親和柱凈化
放射性核素
檢測項目:銫-137(13?Cs≤100 Bq/kg,GB 14882-2016)
理化成分分析
茶多酚:福林酚比色法(GB/T 8313-2018),綠茶≥20%
咖啡堿:HPLC法(GB/T 8312-2013),綠茶1.5%~4%
氨基酸總量:茚三酮顯色法(GB/T 8314-2013),優質綠茶≥3%
感官評價
項目:色澤、香氣、滋味、湯色、葉底(如綠茶湯色黃綠,紅茶葉底暗紅)
方法:依據GB/T 23776-2018進行審評
水浸出物與灰分
水浸出物:綠茶≥32%,烏龍茶≥35%(GB/T 8305-2013)
灰分:總灰分≤8%,酸不溶性灰分≤1%
產地溯源
技術:穩定同位素比值(δ13C、δ1?N)區分龍井與碧螺春
品種鑒別
方法:DNA條形碼(ITS2序列分析)區分大葉種與中小葉種
摻假識別
檢測方向:香精(如茉莉香精含乙酸芐酯)、糖/淀粉增重(近紅外光譜+化學計量學)
農藥殘留:中國吡蟲啉0.5mg/kg,歐盟0.05mg/kg,日本采用“肯定列表制度"
重金屬:中國鉛限值5mg/kg,歐盟3mg/kg(EC No 488/2014)
黃曲霉毒素:中國≤5μg/kg,歐盟≤2μg/kg
樣品制備
粉碎至40目(0.425mm),密封避光保存(-20℃長期)
快速篩查
農殘用ELISA試劑盒(30分鐘出結果),重金屬用XRF現場初篩
實驗室確證
采用GC-MS/MS、ICP-MS等高精度設備
報告內容:樣品信息、檢測方法(國標/ISO)、數據結論(合格/等級評定)
認證類型:有機茶(GB/T 19630)、地理標志(如龍井DB33/T 239-2023)、出口認證(歐盟EC 834/2007)
農殘超標:推廣綠色防控(生物農藥)和土壤修復技術
以次充好:溯源(螞蟻鏈、華為云)結合近紅外光譜快速鑒別
資質要求:CMA、CNAS認可實驗室(如北檢院、中科光析所)
檢測周期:常規3-15個工作日,加急服務可選
通過上述系統化檢測,茶葉及相關制品可確保從原料到成品的全程合規性。具體檢測方案需結合產品類型(如綠茶、紅茶、有機茶)及目標市場(國內/出口)定制,建議優先參考新國標(如2025年實施的GB/T 45271-2025兒茶素測定方法)。
立即詢價
您提交后,專屬客服將第一時間為您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