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德一體化污水處理設備效果好
近年來,學者在開發微藻污水深度凈化和可再生能源潛力方面進行了大量研究;在污水凈化機理、藻種篩選、反應器設計、工藝條件控制及藻細胞加工利用等方面都取得了積極的進展. 然而,無論從污水凈化本身,還是能源來說,藻細胞的分離、采收都一直是一個懸而未決的基礎性技術難題. 微藻細胞一般小于30 μm,帶負電荷,密度接近于水,這些特性使得藻細胞在水中往往處于穩定的懸浮狀態,很難像活性污泥那樣通過重力沉淀而實現自然分離. 結果,藻細胞會隨處理水大量流失,不僅二次污染處理水,而且導致反應器內生物量難以大量維持(一般僅為0.2~0.6 g · L-1). 低的培養密度導致去除效率低下,使得處理效果穩定性較差. 對此,往往需降低處理負荷,同時采用較長的水力停留時間(HRT),進而導致占地面積加大. 目前普遍應用的藻類塘系統HRT一般為2~6 d,當量人口占地一般>10 m2. 顯然,其占地面積要比二/三級污水處理主體單元還要龐大許多,這在用地緊張的城市中是很難被接受的.
對穩定運行階段各填料MBBR進出水NO3--N平均濃度和NO3--N平均去除率進行比較(圖 3).在進水NO3--N平均濃度為5.9 mg · L-1條件下,聚丙烯填料MBBR出水NO3--N平均濃度(1.2 mg · L-1)低,去除率(76.3%)高,其次是聚乙烯MBBR(74.7%)和聚氨酯泡沫體MBBR(68.2%),陶粒MBBR的去除率低(57.5%).表明在反應器穩定運行階段,聚丙烯和聚乙烯填料MBBR的運行效果優于其他兩種填料,聚丙烯和聚乙烯處理效果接近.承德一體化污水處理設備效果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