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山東地衛環保科技有限公司>>技術文章>>活性污泥法水處理工藝
一、活性污泥
1912年英國的克拉克(Clark)和蓋奇(Gage)發現,對污水長時間曝氣會產生污泥,同時水質會得到明顯的改善。繼而阿爾敦(Arden)和洛開脫(Lockgtt)對這一現象進行了研究。曝氣試驗是在瓶中進行的,每天試驗結束時把瓶子倒空,第二天重新開始,他們偶然發現,由于瓶子清洗不完善,瓶壁附著污泥時,處理效果反而好。由于認識了瓶壁留下污泥的重要性,他們把它稱為活性污泥。隨后,他們在每天結束試驗前,把曝氣后的污水靜止沉淀,只倒去上層凈化清水,留下瓶底的污泥,供第二天使用,這樣大大縮短了污水處理的時間。這個試驗的工藝化便是于1916年建成的*個活性污泥法污水處理廠。
在顯微鏡下觀察這些褐色的絮狀污泥,可以見到大量的細菌,還有真菌,原生動物和后生動物,它們組成了一個*的生態系統。正是這些微生物(主要是細菌)以污水中的有機物為食料,進行代謝和繁殖,才降低了污水中有機物的含量。
二、活性污泥法的基本流程
活性污泥法是由曝氣池、沉淀池、污泥回流和剩余污泥排除系統所組成。
污水和回流的活性污泥一起進入曝氣池形成混合液。曝氣池是一個生物反應器,通過曝氣設備充人空氣,空氣中的氧溶人污水使活性污泥混合液產生好氧代謝反應。曝氣設備不僅傳遞氧氣進入混合液,且使混合液得到足夠的攪拌而呈懸浮狀態。這樣,污水中的有機物、氧氣同微生物能充分接觸和反應。隨后混合液流人沉淀池,混合液中的懸浮固體在沉淀池中沉下來和水分離。流出沉淀池的就是凈化水。沉淀池中的污泥大部分回流,稱為回流污泥。回流污泥的目的是使曝氣池內保持一定的懸浮固體濃度,也就是保持一定的微生物濃度。曝氣池中的生化反應引起了微生物的增殖,增殖的微生物通常從沉淀池中排除,以維持活性污泥系統的穩定運行。這部分污泥叫剩余污泥。剩余污泥中含有大量的微生物,排放環境前應進行處理,防止污染環境。
從上述流程可以看出,要使活性污泥法形成一個實用的處理方法,污泥除了有氧化和分解有機物的能力外,還要有良好的凝聚和沉淀性能,以使活性污泥能從混合液中分離出來,得到澄清的出水。活性污泥中的細菌是一個混合群體,常以菌膠團的形式存在,游離狀態的較少。菌膠團是由細菌分泌的多糖類物質將細菌包覆成的粘性團塊,使細菌具有抵御外界不利因素的性能。菌膠團是活性污泥絮凝體的主要組成部分。游離狀態的細菌不易沉淀,而混合液中的原生動物可以捕食這些游離細菌,這樣沉淀池的出水就會更清徹,因而原生動物有利于出水水質的提高。
三、活性污泥降解污水中有機物的過程
活性污泥在曝氣過程中,對有機物的降解(去除)過程可分為兩個階段,吸附階段和穩定階段。在吸附階段,主要是污水中的有機物轉移到活性污泥上去,這是由于活性污泥具有巨大的表面積,而表面上含有多糖類的粘性物質所致。在穩定階段,主要是轉移到活性污泥上的有機物為微生物所利用。當污水中的有機物處于懸浮狀態和膠態時,吸附階段很短,一般在15~45min左右,而穩定階段較長。
在活性污泥的曝氣過程中,廢水中有機物的變化包括兩個階段:吸附階段和穩定階段。在吸附階段,主要是廢水中的有機物轉移到活性污泥上去;在穩定階段,主要是轉移到活性污泥上去的有機物為微生物所利用。吸附量的大小,主要取決于有機物的狀態,若廢水中的有機物處于懸浮和膠體狀態的相對量大時,則吸附量也大。
分析中沒有考慮微生物的內源呼吸。微生物的內源呼吸也消耗氧,特別是微生物的濃度比較高時,這部分耗氧量還比較大,不能忽略。因而上面的結論是概略的,主要目的是說明活性污泥過程中的有機物吸附穩定過程。
請輸入賬號
請輸入密碼
請輸驗證碼
以上信息由企業自行提供,信息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合法性由相關企業負責,環保在線對此不承擔任何保證責任。
溫馨提示:為規避購買風險,建議您在購買產品前務必確認供應商資質及產品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