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7日從*獲悉,《“十二五”期間城鎮污水處理設施配套管網建設項目資金管理辦法》相關實施細則正在研究制定中,目前污水處理集中支持地區上報的包括“十二五”期間新建和在建污水管網項目合計近千個,*財政將進行集中審批,將補貼資金下撥到省級*門,要求各地于兩個月內將專項資金安排到具體項目。
分析人士表示,隨著《辦法》的發布落實,未來5年污水處理管網建設有望提速,有助于污水處理產業產能規模的有效釋放,從而推漲相關公司投資污水處理業務的收益預期。
*與*近日聯合發布《“十二五”期間城鎮污水處理設施配套管網建設項目資金管理辦法》?!掇k法》提出了未來五年污水處理管網建設按項目總投資進行補貼的具體標準。
根據國家*公布的數據,截至去年底,我國已建成投運城鎮污水處理廠2832座,處理能力1.25億立方米/日,分別比2005年增加210%和108%。但鮮明對比的是,過去五年全國城鎮污水處理率由2005年的52.4%增至2010年的77.4%,增幅為47.7%。
某污水處理企業負責人表示,處理規模與實際處理率增速懸殊的重要原因是連接污水處理廠的配套管網建設嚴重滯后。過去5年,眾多城市污水處理規劃設計普遍存在“重廠輕網”現象。處理廠設計規模偏大,管網卻不配套,直接導致實際來水量嚴重不足。“一個設計規模為日處理能力10萬噸的項目,實際來水量只有2萬噸到3萬噸,這是普遍情況。”
《辦法》相關實施細則將進一步細分補貼標準,其中一個核心原則就是以項目運行中污水實際處理率為準繩。
國家自2007年開始采取“以獎代補”方式,對各地興建的污水處理管網實施“每公里獎勵20萬元”補貼標準,但業內人士反映,污水管網屬政府投資項目,該補貼屬“事后彌補”型,難以充分調動地方政府的積極性,很多污水管網因資金不足而處于停產或半停產狀態。中國環境科學學會副秘書長易斌分析,財政專項資金轉為按項目總投資進行補貼,可以通過先期投入補貼,充分調動地方的積極性。
請輸入賬號
請輸入密碼
請輸驗證碼
以上信息由企業自行提供,信息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合法性由相關企業負責,環保在線對此不承擔任何保證責任。
溫馨提示:為規避購買風險,建議您在購買產品前務必確認供應商資質及產品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