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山東明基環保設備有限公司
主營產品: 一體化污水處理設備,氣浮機,加藥裝置,一體化提升泵站,壓濾機,厭氧反應器,二氧化氯發生器 |

公司信息
參考價 | 面議 |
- 型號
- 品牌 明基環保
- 廠商性質 生產商
- 所在地 濰坊市
型IC厭氧反應器技術參數
反應器原理
UASB由污泥反應區、液固三相分離器(包括沉淀區)和室三部分組成。在底部反應區內存留大量厭氧污泥,具良好的沉淀性能和凝聚性能的污泥在下部形成污泥層。要處理的污水從厭氧污泥床底部流入與污泥層中污泥進行混合接觸,污泥中的微生物分解污水中的機物,把它轉化為沼。沼以微小泡形式不斷放出,微小泡在上升過程中,不斷合并,逐漸形成較大的泡,在污泥床上部由于沼的攪動形成一個污泥濃度較稀薄的污泥和水一起上升進入三相分離器,沼碰到分離器下部的反射板時,折向反射板的四周,然后穿過水層進入室,集中在室沼,用導管導出,固液混合液經過反射進入三相分離器的沉淀區,污水中的污泥發生絮凝,顆粒逐漸增大,并在重力下沉降。沉淀至斜壁上的污泥沿著斜壁滑回厭氧反應區內,使反應區內積累大量的污泥,與污泥分離后的處理出水從沉淀區溢流堰上部溢出,然后出污泥床。
IC反應器中的顆粒污泥
1) 顆粒污泥的性質與形成
能在反應器內形成沉降性能良好、活性高的顆粒污泥是IC反應器的重要征,顆粒污泥的形成與成熟,也是IC反應器強效穩定的前提。
① 顆粒污泥的外觀:
顆粒污泥的外觀實際上是多種多樣,呈卵形、球形、絲形等;其平均直徑為1 mm,一般為0.1~2 mm,zui大可達3~5 mm;反應區底部的顆粒污泥核心多為黑色,生物膜的表層則呈黑色、淡黑色、灰白色等;反應區上部的顆粒污泥的揮發性相對較高;顆粒污泥質軟,一定的韌性和粘性。
② 顆粒污泥的組成
在顆粒污泥中主要包括:各類微生物、機礦物以及機的胞外多聚物等,其VSS/SS一般為70~90%;顆粒污泥的主體是各類為微生物,包括水解發酵菌、產氫、產乙酸菌和產甲烷菌,產甲烷菌包括索氏甲烷絲菌、馬氏和巴氏甲烷八疊球菌等;一般顆粒污泥中C、H、N的比例為C約為40~50%、H約為7%、N約為10%;灰分含量因接種污泥的來源、處理水質等的不同而較大差距,一般灰分含量可達8.8~55%;灰分含量與顆粒的密度很好的相關性。
胞外多聚物是另一重要組成,在顆粒污泥的表面和內部,一般可見透明發亮的粘液狀物質,主要是聚多糖、蛋白質和糖醛酸等;含量差異很大,以胞外聚多糖為例,少的占顆粒干重的1~2%,多的占20~30%;胞外多聚物對于顆粒污泥的形成重要,其存在利于保持顆粒污泥的穩定性。
3) 顆粒污泥的生物活性
顆粒污泥中的細菌是成層分布的,即外層中占優點的細菌是水解發酵菌,而內層則是產甲烷菌;顆粒污泥實際上是一種生物與環境條件相互依存和優化的生態系統,各種細菌形成了一條很的食物鏈,利于種間氫和種間乙酸的傳遞,因此其活性很高。
4) 顆粒污泥的培養條件
在IC反應器中培養出高濃活性的顆粒污泥,一般需要1~3個月;可以分為三個階段:啟動期、顆粒污泥形成期、顆粒污泥成熟期。
影響顆粒污泥形成的主要因素以下幾種:① 接種污泥的;② 維持穩定的環境條件,如溫度、pH值等;③ 初始污泥負荷;④ 保持反應器中低的VFA濃度;⑤ 表面水力負荷應大于2 m3/m2.h,以保持較大的水力分級,沖走輕質的絮體污泥;⑥ 進水COD濃度;⑦ 進水中可適當提供機微粒,補充鈣和鐵,同時應補充微量元素(如Ni、Co、Mo)。
型IC厭氧反應器技術參數
厭氧生物處理反應器啟動時的注意事項哪些
(1)厭氧化物處理反應器在投入之前,必須進行充水試驗和密性試驗。充水試驗要求漏水現象,密性試驗要求池內加壓到350mm水柱,穩定15min后壓力降小于100 mm水柱。而且在進行厭氧污泥的培養和馴化之前,使氮吹掃。
(2)厭氧活性污泥從處理同類污水的正在的厭氧處理構筑物中取得,也可取自江河湖泊沼澤底部、市政下水道及污水集積處等處于厭氧環境下的淤泥,甚至還可以使用好氧活性污泥法的剩余污泥進行轉性培養,但這樣做需要的時間要更長的一些。
(3)厭氧化物處理反應器因為微生物增殖緩慢,一般需要的啟運時間較長,如果能接種大量的厭氧污泥,可以縮短啟動時間。一般接種污泥的數量要達到反應器容積的10% ~9%,具保值根據接種污泥的來源情況而定。接種量越大,啟動時間越短,如果接種污泥中含大量的甲烷菌,效果會更好。
(4)采用中溫消化或高溫消化時,加熱升溫的速度越慢越好,一定不能過1℃/h。同時對含碳水化合物較多、缺乏堿性緩沖物質的廢水時,需要補充投加一部分堿源,并嚴格控制反應器內的PH值在6.8~7.8之間。
(5)啟動時的初始機負荷與厭氧處理方法、待處理廢水性質、溫度等工藝條件及接種污泥的性質等關,一般從較低的負荷開始,再逐步增加負荷完成啟運過程。例如UASB啟動時,初始機負荷一般為0.1~0.2kgCODCR/(kgMLSS•d),當CODCR去除率達到80%或出水中揮發性機酸VFA的濃度低于1000mg/L后,再按原負荷50%的遞增幅度增加負荷。如果出水中VFA濃度較高,則不宜提高負荷,甚至要酌情降低負荷。
(6)厭氧反應器的出水以一定的回流以返回反應器,可以回收部分流失的污泥及出水中的緩沖性物質、平衡反應器中水的PH值。一般附著型的反應裝置因填料具一定的攔截,可以不用回流出水;而懸浮生長型反應裝置啟動時因污泥易于流失,可適當出水回流。
(7)對于縣浮型厭氧反應裝置,可以投加粉末煙煤、簽名冊水砂礫、粉末活性炭或絮凝劑,促進污泥的顆粒化。
(8)啟動初期水力負代號過高可能造成污泥的大量流失,水力負荷過低又不利于厭氧污泥的篩選。一般在啟動初期 選用較低的水力負荷,經過數周后再緩慢平穩地遞增。
UASB反應器具如下的主要特點:
① 污泥的顆粒化使反應器內的平均濃度達50 gVSS/L以上,污泥齡一般為30天以上;
② 反應器的水力停留吋間相應較短;
③ 反應器具很髙的容積負荷;
④ 不僅適合于處理髙、中濃度的機工業廢水,也適合于處理低濃度的城市污水;
⑤ UASB反應器集生物反應和沉淀分離于一體,;
⑥ 滯設置填料,節省了,提髙了容積利用率;
⑦ 一般也需設置攪拌設備,上升水流和沼產生的上升流起到攪拌;
⑧ 構造簡單,方便。
UASB的設計
UASB的工藝設計主要是計算UASB的容積、產量、剩余污泥量、營養需求的平衡量。
UASB的池形狀圓形、方形、矩形。污泥床高度一般為3-8m,多用鋼筋混凝土建造。當污水機物濃度比較高時,需要的沉淀區與反應區的容積比值小,反應區的面積可采用與沉淀區相同的面積和池形。當污水機物濃度低時,需要的沉淀面積大,為了反應區的一定高度,反應區的面積不能太大時,則可采用反應區的面積小于沉淀區,即污泥床上部面積大于下部的池形。
液固三相分離器是UASB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對污泥床的正常和獲良好的出水水質起十分重要的,因此設計時應給予別的重視。根據經驗,三相分離器應滿足以下幾點要求:
1、混和液進入沉淀區之關,必須將其中的泡予以脫出,防止泡進入沉淀區影響沉淀;
2、沉淀器斜壁角度約可大于45度角;
3、沉淀區的表面水力負荷應在0.7m3/m2.h以下,進入沉淀區前,通過沉淀槽低縫的流速不大于2m/m2.h;
4、處于集器的液一界面上的污泥要很好地使之浸沒于水中;
5、應防止集器內產生大量泡沫。
2、3兩個條件可以通過適當沉淀器的深度-面積比來加以滿足。
對于低濃度污水,主要用限制表面水力負荷來控制;對于中等濃度和高濃度污水,在高負荷下,單位橫截面上釋放的體體積可能成為一個臨界指標。但是直到現在外所取得的成果表明,只要負荷率不過20kgCOD/m3.d,UASB高度尚未見到大于10m的報道,三代厭氧反應器除外。
污泥與液體的分離基于污泥絮凝、沉淀和過濾。所以在操作過程中,應該盡可能創造污泥能夠形成絮凝沉降的水力條件,使污泥具良好的絮凝、沉淀性能,不僅對于分離器的工作是具重要意義,對于整個機物去除率更加至關重要。
別要注意避免泡進入沉淀區,要使固--液進入沉淀區之前就與泡很好分離。在--液表面上形成浮渣能迫使一些泡進入沉淀區,所以在設計中必須事先就考慮到:
(1)采用適當的技術措施,盡可能避免浮渣的形成條件,防范浮渣層的形成;
(2)必須要沖散浮渣的設施或裝置,在污泥反應區一旦出現浮渣的情況下,能夠及時破壞浮渣層的形成,或能夠及時除浮渣。
如上所述,UASB中污水與污泥的混合是靠上升的水流和發酵過程中產生的泡來完成的。因此,一般采用多點進水,使進水均勻地分布在床斷面上,其中的關鍵是要均勻--勻速、勻量。
UASB容積的計算一般按機物容積負荷或水力停留時間進行。設計時可通過試驗決定參數或參考同類廢水的設計和參數。
明基設備有限公司多年來一直堅持“客戶*”的經營理念,用心做事,保護環境。在此,我們鄭重承諾:1、工程竣工后我方對用戶的操作人員進行技術培訓,包含污水處理系統工作原理、工藝流程、日常操作規程、常見故障查等2、污水處理工程竣工后我方為設備正常提供一年期3、在期內,在污水處理站操作管理人員不能除故障情況下,在接到用戶故障通知后,我會在2小時內給出應急方案,省內24小時(省外48小時)內人員抵達現場對故障進行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