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理量70d的氣浮機尺寸設計
為了能讓氣浮平穩運行,首先要根據反應池的絮凝、氣浮區浮渣及出水水質,注意調節混凝劑的投加量等參數,特別要防止加藥管的堵塞。并且經常檢查溶氣罐的水位指示管,使其控制在一定的范圍,以保證溶氣效果,避免因溶氣罐水位脫空,導致大量空氣竄入氣浮池而破壞凈水效果和浮渣層。
對已裝有溶氣罐液位自動控制裝置的,則需注意設備的維護保養;定期檢查氣浮機空壓機與水泵的填料及潤滑系統,經常加油。在冬季水溫過低時期,由于絮凝效果差,除通常需要增加投藥量外,有時需要相應增加溶氣水量或溶氣壓力,讓更多的微氣泡黏附絮粒,以彌補因水流黏度的增加而影響帶氣絮粒的上浮性能,從而保證出水水質正常。
經常觀察氣浮池面情況,如果發現接觸區浮渣面不平,局部冒出大氣泡或水流不穩,應取下釋放器排除堵塞;如果分離區浮渣面不平,池面上經常有大氣泡破裂,則表明氣泡與絮粒黏附不好,應檢查并對混凝系統進行調整或采取適當措施。
氣浮裝置中有一個部件叫做氣浮槽,它是以圓形鋼制結構,它是污水處理機的主體和核心,內部由釋放器、均布器、污水管、出水管、污泥槽、刮泥板系統等組成。釋放器置于氣浮機*位置,是生產微氣泡的關鍵部件。
溶氣氣浮機中的溶氣罐來的溶液氣水在這里與廢水充分混合,突然釋放,產生劇烈攪動和渦流,形成直徑約為20-80um的微氣泡,從而黏附于水中的絮凝體上升,清水*分離出來。均布器呈錐形結構,連接于釋放器上,溶氣氣浮機氣浮槽主要作用是將分離出來的清水和污泥均布散布于罐體中。
出水管均布于罐體下部,并通過一根直立主管連接到罐的上部溢出,溢出口設有水位調節手柄,便于調節罐內水位。污泥管安裝于罐體底部,用于排出沉積于罐底的沉積物,罐體上部設有污泥槽,槽上有刮板,刮板不斷轉動,連續將上浮的污泥刮到污泥槽內,自流至污泥池里。
制藥廢水處理技術
制藥廢水常用的處理方法為:物化法、化學法、生化法、其他組合工藝等。
由于制藥廢水中含有大量的有機污染物,所以制藥廢水的水質特點使得多數制藥廢水單獨采用生化法處理根本無法達標,所以在生化處理前必須進行必要的預處理。
一般應設調節池調節水質水量和pH,且根據實際情況采用某種物化或化學法作為預處理工序,以降低水中的SS、鹽度及部分COD,減少廢水中的生物抑制性物質,并提高廢水的可降解性,以利于廢水的后續生化處理。
1、物化法
根據制藥廢水的水質特點,在其處理過程中需要采用物化處理作為生化處理的預處理或后處理工序。目前應用的物化處理方法主要包括混凝、氣浮、吸附、吹脫、電解、離子交換和膜分離法等。
混凝法
制藥廢水處理工藝
混凝法是目前國內外普遍采用的一種處理方法,它被廣泛用于制藥廢水預處理及后處理過程中,通過投加化學藥劑,使其產生吸附中和微粒間電荷、壓縮擴散雙電層而產生的凝聚作用,破壞廢水中膠體的穩定性,使膠體微粒相互聚合、集結,在重力作用下沉淀。高效混凝處理的關鍵在于恰當地選擇和投加性能優良的混凝劑,如硫酸鋁、聚合氯化鐵(鋁)、聚合硫酸鐵和聚合氯化liu酸鋁鐵等。混凝劑的發展方向是由低分子向聚合高分子發展,由成分功能單一型向復合型發展。
工藝參數
藥劑投加量:PAC投加量1~25‰,PAM投加量2-10mg/L;混凝沉淀法混凝時間:15~30min,沉淀時間:25~55min;氣浮法反應時間:5~10min,氣浮時間:10~25min。
氣浮法
制藥廢水處理工藝
氣浮法,就是使廢水中能夠產生足夠量的微小氣泡。使固液氣三相污染物質能形成懸浮狀態,在表面張力和浮力等作用下,微小氣泡粘附在欲被去除的污染物顆粒上,粘合體密度小于水而上浮到水面,從而使水中污染物被分離去除。氣浮法通常包括充氣氣浮、溶氣氣浮、化學氣浮和電解氣浮等多種形式。在制藥工業廢水處理中,可用于如*、*、*等廢水的處理。
吸附法
制藥廢水處理工藝
吸附法指利用多孔性固體吸附廢水中污染物,以回收或去除污染物,從而使廢水得到凈化的方法。常用的吸附劑有活性炭、活性煤、腐殖酸類、吸附樹脂等。中成藥、米菲司酮、雙氯滅痛、潔霉素、*、*6等產生的廢水常用煤灰或活性炭吸附作預處理。
電解法
制藥廢水處理工藝
電解法是用電解的原理,使本原廢水中有害物質通過電解過程在陽、陰兩極上分別發生氧化和還原反應轉化成為無害物質。電解法可以改變廢水中有機污染物的性質和結構,具有高效、易操作等優點,同時又有很好的脫色和提高可生化性的效果。例如采用電解法預處理核黃素上清液,COD、SS和色度的去除率分別達到71%、83%和67%0。
處理量70d的氣浮機尺寸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