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理量400立方的氣浮機出水效果
在氣浮設備正式運行之前,往往先要完成調試工作。你知道具體該怎么進行調試嗎?首先要把氣浮池內灌滿清水,之后一次打開回流泵的進、出水閥及釋放閥,zui后要關閉射流器的進水和吸氣閥。接下來還要啟動回流泵。
等待一段時間,往溶氣罐注水直到泵的自身壓力升高到0.45到0.65兆帕范圍的情況下,應當慢慢的開啟射流器的進水閥,將罐內壓力調整到0.45到0.5MPa之間,然后稍微打開進氣閥入微量空氣,使氣浮設備罐內壓力調整到0.35到0.42MPa之間。
然后等到整個系統穩定下來之后,釋放器將會釋放出大量的氣泡,這樣就可以準備讓氣浮設備入水運行,整個過程大約需要15分鐘。這樣一來,也就意味著調試工作順利完成。
然后就可以進入到氣浮設備的運行操作階段。在這個過程中,應當先依次打開清水箱回流泵的進、出水閥,關閉射流器的進水、出水閥和吸氣閥,之后開啟回流泵。此時應當注意將壓力調至到適合的狀態。
接下來,就可以開動集水池中的提升泵,并且逐漸的往氣浮設備中注入需要處理的廢水。然后在溶藥捅中加入適量的混凝劑,用清水溶解后,打開溶藥桶閥門,滴入混凝劑,與反應區中的廢水進行混合反應。
需要注意的是,在氣浮設備運行一段時間以后,其中將會產生一定量的浮渣,而且這些浮渣都是浮在水面上。大約當浮渣達到5到10厘米厚度時,啟動刮渣機將浮渣刮入渣槽。
(9)確定回流比R回流比R是運行過程中的一個調節參數,前已述及,R應在運行過程中根據需要加以調節,但R的zui大值受二沉池泥水分離能力的限制,另外,R太大,會增大二沉池的底流流速,干擾沉降。在運行調度中,應確定一個zui大回流比R,以此作為調度的基礎。傳統的活性污泥工藝的zui大回流比可按*考慮。(10)核算二沉池的固體表面負荷qs每座二沉池的qs可用下式計算:
qs=(1+R)˙Q˙MLSS/Ac˙n
式中:
n--二沉池投運數量。
在運行中,當固體表面負荷超過zui大允許值時,將會使二沉池泥水分離困難,也難以得到較好的濃縮效果。傳統活性污泥工藝一般控制qs不大于100kg/(m2˙d),否則應降低回流比R,或降低MLSS,也可以增加投運的二沉池數量。
(11)核算二沉池出水堰板溢流負荷qw可用下式計算:
qw=Q/Lw˙n
式中:
n——二沉池投運數量;
Lw——每座二沉池出水堰板的總長度。
當傳統活性污泥工藝的二沉池采用三角堰板出時,一般控制qw不大于10m3/(m˙h)。否則,應增加二沉池投運數量。。對于輔流式二沉池來說,在控制qh滿足要求的前提下,二沉池直徑較大時,qw一般都遠小于10m3/(m˙h)。
2.活性污泥系統的控制周期問題
污水處理廠對活性污泥系統很難做到時時刻刻進行調控。那么每隔多長時間就應對工藝進行調整一次呢?也就是說,工藝控制周期應該是多長?
我們首先討論曝氣系統的調節。對曝氣系統可以進行所謂的實時控制,使曝氣池混合液的DO值時時刻刻維持在所要求的數值。很多處理廠一般都設有DO自動控制系統,一旦DO偏離設定值,通過調節曝氣量,可在幾分鐘或十幾分鐘之內使DO恢復到設定值。對曝氣系統進行實時控制是必要的,因為DO太高,將使能耗增加,DO太低將抑制微生物的活性,降低處理效果。通過實時控制,可使活性污泥時刻處于好氧狀態,并且不使DO成為限制性因素。
回流的作用是補充曝氣流出的活性污泥。當入流水質水量變化時,自然也希望能隨時調整回流比。但污水在活性污泥系統中一般要停留8h以上,以回流比進行某種調節之后,其效果可能要幾小時之后才能反映出來。因此,通過回流比調節,無法控制污水水質水量的隨時變化。一般情況下,每月之內可保持恒定的回流比。在運行管理中,回流比作為應付突fa情況的一種暫時手段是很有用的。例如當發現二沉池泥水界面突然升至很高時,可迅速增大回流比,將水界面降下來,保證不造成污泥流失。然后再分析原因,尋找其他措施,待問題解決之后,再將回流比調回原值。回流比雖可*保持恒定,但必須每天檢查其是否合理,如不合理,可隨時作調整。
排泥操作對活性污泥系統的功能及處理效果影響很大,但這種影響很慢。例如,通過調節排泥量控制活性污泥中絲狀微生物的過度繁殖,其效果一般要經過2~3倍泥齡之后才能看出來。也就是說,當泥齡5d時,要經過10~15d之后才能觀察到調節排泥量所帶來的控制效果。因此,也無法通過排泥量操作來控制入流水質水量的日變化,當排泥量調節見效時,發生變化的那股污水早已流出系統。但排泥量的多少,應利用F/M或SRT值每天進行核算。
綜上所述,曝氣系統應實時控制;回流比可在較長的時間內維持恒定,但應每天檢查核算;排泥量亦可在j較長的時段內維持恒定,但應每天核算。當進入污水流量發生變化或水質突變時,應隨時采取控制對策,或重新進行運行調度。
二、異常問題對策
由于工藝控制不當,進水水質變化以及環境因素變化等原因會導致污泥膨脹、生物相異常、污泥上浮、生物泡沫出現等生物異常現象,這些問題如不立即解決,zui終都會導致出水質量的降低。
1.污泥膨脹及其控制
污泥膨脹是活性污泥常見的一種異常現象,系指活性污泥由于某種因素的改變,產生沉降性能惡化,不能在二沉池內進行正常的泥水分離,污泥隨出水流失。發生污泥膨脹以后,流出的污泥會使出水SS超標,如不立即采取控制措施,污泥繼續流失會使曝氣池的微生物量銳減,不能滿足分解污染物的需要,從而zui終導致出水BOD5也超標。活性污泥的SVI值在100左右時,其沉降性能*,當SVI超過150時,預示著活性污泥即將或已經處于膨脹狀態,應立即予以重視。
在沉降試驗中,如發現區域沉降速度低于0.6m/h,也應引起重視。
在活性污泥鏡檢中,如發現絲狀菌的豐度逐漸增大,
至(d)級時,應予以重視,
至(e)級時,污泥處于膨脹狀態。
絲狀菌豐度至(f)級,說明污泥處于嚴重膨脹狀態。
污泥膨脹總體上分為兩大類:絲狀菌膨脹和非絲狀菌膨脹。前者系活性污泥續絮體中的絲狀菌過度繁殖,導致的膨脹;后者系菌膠團細菌本身生理活動異常產生的膨脹。
(1)絲狀菌膨脹的存在條件及成因
正常的活性污泥中都含有一定量的絲狀菌,它是形成活性污泥絮體的骨架材料。活性污泥中絲狀菌數量太少或沒有,則形不成大的絮體,沉降性能不好;絲狀菌過度繁殖,則形成絲狀菌污泥膨脹。在正常的環境中,菌膠團的生長速率大于絲狀菌,不會出現絲狀菌過度繁殖;如果環境條件發生變化,絲狀菌由于其表面積較大,抵抗環境變化的能力比菌膠團細菌強,其數量超過菌膠團細菌,從而過度繁殖導致絲狀菌污泥膨脹。引起環境條件變化的因素有以下幾個方面:
1)進水中有機物質太少,導致微生物食料不足;
2)進水中氮、磷營養物質不足;
3)pH值太低,不利于細菌生長;
4)曝氣池內F/M太低,微生物食料不足;
5)混合液內溶解氧DO太低,不能滿足需要;
6)進水水質或水量波動太大,對微生物造成沖擊。
出現以上情況之一,均可為絲狀菌過度繁殖提供必要條件,導致絲狀菌污泥膨脹。另外,絲狀菌大量繁殖的適宜溫度在25~30℃,因而夏季益發生絲狀菌污泥膨脹。以上所述的絲狀菌指球衣菌,當入流污水“腐化”、產生出較多的H2S(超過1~2mg/L)時,還會導致絲狀菌硫磺細菌(絲硫菌)的過量繁殖,導致絲硫菌污泥膨脹。
處理量400立方的氣浮機出水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