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經濟的快速發展,人與環境之間在進行物質和能量的交換的過程中所產生了大量對人體有害的物質。這些物質無法被大自然的自凈功能所處理,長年累月的集聚下來就成為了人類健康的威脅。
為此,環境分析與環境監測越來越多的被人們所重視。其中環境分析多借助于化學分析,而環境監測多借助于物理分析。
環境分析是以基本化學物質為單位,對物質進行定性及定量的分析與測定。主要針對大氣排放、水體污染、土壤污染和生物污染等。對單個或某幾個污染物進行短時間的樣品采集及分析。
環境監測則是物理單位(重量、時間、長度、溫度等)及物理量(光、熱、電、磁等)的現象或狀態,與測量工藝相結合,達到連續、自動監測環境中的標志性指數。
環境分析是環境監測的基礎,而后者包含的范圍更廣,意義更深。而化學分析、物理分析相結合的分析方式,已經成為了目前主流的分析方案。
環境監測按照其性質大致可以分為三類:
1)網格化監測:是通過在一定區域內設置多點的環境監測站,同時運用云平臺技術將數據間斷或不間斷的上傳至的數據庫。積累了大量標準指數之后就可以對區域內的環境污染程度、面積、范圍、發展趨勢進行監測并集中分析。以此來制定對應的治理方案,追溯污染源頭,達到區域內環境全面監控的目的。以環境空氣質量為例,就需要記錄區域內的PM2.5、PM10、臭氧、二氧化氮、二氧化硫、一氧化碳、VOC、二氧化碳、硫化氫、氨氣等危害物指標,作為長期治理空氣污染治理的依據。
2)研究監測:先要確定污染物,通過監測追溯污染物從排放一直到遷移變化的發展趨勢及規律。并進一步研究出該些污染物對于人體、動物、生物及各種物質的具體危害程度。
3)應急監測:多配合各種移動設備達到移動監測、快速監測的目的,并對于高濃度的污染物發出警報,提醒周邊人員切勿接近。并快速制定人員撤離、應急治理等方案,切實做到保護人們的生命安全的作用。
大氣空氣質量監測微站可實現區域空氣質量的在線自動監測,能全天候、連續、自動地監測環境空氣中的二氧化硫、二氧化氮、臭氧、一氧化碳、PM2.5、PM10和有機揮發物的實時變化情況,迅速、準確的收集、處理監測數據,能及時、準確地反映區域環境空氣質量狀況及變化規律,為環保部門的環境決策、環境管理、污染防治提供詳實的數據資料和科學依據。